-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审计问责制度分析
国家审计问责制度分析
摘要: 审计问责制,实际上是对政府审计结果中涉及的个人或组织使用资产流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一种责任追究体系。审计问责应当有一个系统的制度保障,应当建立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依据以及问责程序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审计问责; 国家审计问责制度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0)04-0014-04
The Analysis for China’s National Audit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
――Based on the Elements of the Audit Accountability
TANGXiao-li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 Accountability System of State Audit is a kind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which could investigate and affix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individual or organization involved in the flow of assets, the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effect in the audit report of our government. Audit accountability should be a whole system, and shall establish such a complete work system including accountability subject, object of accountability, accountability ranges, and accountability basis and accountability program and so on.
Key words: state audit; audit accountability; accountability system of state audit
一、引言
从1999年水利部挪用30亿元建楼炒股、拒绝执行审计决定、高层领导各安其位[1],到2004年审计署审计报告发布后“问题部委”迟迟不做表态,再到2006年审计署审计报告发布后,媒体认为“通篇难以看到具体部委的名字,让舆论一直很郁闷”,甚至质疑“审计为啥省略‘严重问题’?”[2]。虽然最近几年,审计整改的效果越来越好,然而,针对审计披露问题进行的高官问责仍是闻所未闻。不难看出,审计面临来自许多方面的压力。通过中国知网1999-2009年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绝大部分有关“审计问责”的论文只是提出了一些进行审计问责的建议,如,“‘晒审计’,更要‘晒审计问责’”(亦菲,2007),“要审计,更需问责”(编者,2007),“问责,让审计监督更锋利”(张国宏,2006),“‘审计风暴’+‘问责风暴’=‘完美风暴’”(马善记,2005),“建立审计案件问责制”(韩玉玲,2005),“审计之后需要问责”(《中国新闻周刊》编者,2005),“审计问责,势在必行”(李干,2005),“审计过后期待‘问责风暴’”(叶之梦,2004),“有迹象表明审计风暴之后将是‘问责风暴’”(《领导决策信息》观察员,2004)等,而真正涉及建立我国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的学术论文却寥寥无几。
基于此,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国家审计问责制度进行解析,旨在为政府相关部门及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审计问责制度提供借鉴。
二、基于审计问责要素的国家审计问责制度解析
建立国家审计问责制度是促进审计取得最大效应的必然要求,没有有效的问责机制,“审计-整改-再犯-再审计-再整改”的怪圈就不会自行消失”[3]。审计署前任审计长李金华曾表示,“审计将来能够取得的最大成效就是促进建立问责制度”。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主体层面
1. 主体层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家审计问责体系目前以层级问责、职业问责为主要内容,都是同体问责,很少涉及异体问责[4]。目前的审计问责主体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问责主体缺失,异体问责相对薄弱。当前我国启动的审计问责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主体缺失。具体来说,各级人大作为我国的权力机关,其问责功能尚未充分实现和发挥。比如,引咎辞职多是由上级政府或党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