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南地区全天候步行系统初析
华南地区全天候步行系统初析
摘要:华南地区气候高温多雨,烈日暴晒、暴风骤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巨大的不便,本文尝试探讨全天候步行系统,满足在各种天气下创造积极的活动空间,提升城市活力。
关键词:华南地区;全天候;步行系统
Abstract: Southern China climate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rainy, the scorching sun exposure, mighty storm brings great inconvenience to peoples travel,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all-weather pedestrian system, to meet and create positive space for activities in various weather conditions,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the city.
Keywords: southern China area; all-weather; pedestrian system;
中图分类号:P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华南地区的气候特征
华南地区,现指中国南部地区,为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七大大地理分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一般包含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而民间的“华南地区”则有多种说法;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华南地区,包括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广义自然地理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中南部、台湾省区。
华南地区气候,本地区大部分区域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属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气候区域。全年日照时间较长,昼夜长短变化并不明显。最冷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4℃,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在300天以上。多数地方年降水量为1400—2000毫米,是一个高温多雨、四季常绿的区域。
华南地区对户外步行空间影响较大的天气主要有:暴晒、骤雨、高湿、台风。华南地区一年有半年以上时间日照强度较大,特别在早上11点到下午3点之间形成高温暴晒,人们步行于烈日之下皮肤有灼烧感、易出汗,严重者会中暑晕倒。高温暴晒天气强烈的对流,常形成短时的对流雨,突然而至的骤雨常给步行中的人们造成不便。亚热带海洋气候高湿常伴随高温出现,高温高湿犹如桑拿,让人更容易出汗、气闷,让人容易疲劳。台风天气是华南地区最具破坏性的天气,常伴随大风暴雨来袭,绝大部分的户外活动均不适宜。
2.前人应对气候的智慧
大树、雨棚、挑檐,长期生长在华南地区的人们发展出许多应对天气变化的形式。
最原始的莫过于栽种大树,公共空间主要为庙宇、集市、村口等,而在这些公共空间均栽种树冠较大的大树,这个习惯延续至今。人们常聚集在树下纳凉、休息、会客、聊天。
雨棚是设在建筑物出入口或顶部上方用来挡雨、挡风、防高空落物砸伤的一种建筑装配。是建筑之外用于遮风挡雨的临时活动空间。
挑檐是指屋面挑出外墙的部分,一般挑出宽度不大于50公分。主要是为了方便做屋面排水,对外墙也起到保护作用。一般南方多雨,出挑较大,连续的挑檐空间就成为人们遮挡日晒、躲避风雨的步行通道。
古代村镇规模较小,公共空间非常有限,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户外、半户外活动空间要求相对较低,但能满足临时使用功能。
骑楼,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骑楼是鸦片战争之后从西洋引入广州的建筑形式。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
因 “骑楼”正好适应华南地区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
骑楼的功能,综合起来有下列五点:
1)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
2)骑楼发端于改善生活环境,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所,以商业活动为主,表现出开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
3)连廊连柱,立面统一,连续完整,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
4)冲破了居家单门独户的束缚,变成顾客的共享空间,并体现相互尊重的现代意识。走在骑楼下,自在闲适,温馨亲近,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