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黄鸟意象浅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中黄鸟意象浅述

古诗中黄鸟意象浅述   黄鸟又名黄莺、黄鹂、仓庚等等,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的普通候鸟,春季遍布我国南北各地的平原和丘陵间,因其羽色华美,歌鸣悦耳,早在《诗经》中已有多处提及:“交交黄鸟,止于棘。”(《诗经?秦风?黄鸟》),“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豳风?七月》)由此可知黄鸟为文人们所注意由来已久,就象“孤雁哀鸣”“杜鹃啼血”一样,“黄鸟”这一物象也几乎成了历代诗人的案头意象,特别是唐乃至以后的文人们更是凭藉对“黄鸟”意象的巧妙运用和安排,出色地反映了人们不同的心态。      一、借“黄鸟”抒颂春、伤春、惜春之情      黄鸟是春天的信灵,它的到来不但为春天的大自然新增了无限的活力,更成为文人们呕歌春天、寄予美好心情的物象。这类诗作往往洋溢着清新、明快的基调,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黄鹂、翠柳、自鹭、青天等意象群,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一幅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蝴蝶嬉戏起舞,春莺“恰恰”欢唱,烘托了花的鲜艳芬芳,整首诗让人从视觉和听觉上进一步享受到春光给予的无穷美感,最后恰恰在动听的莺歌声中“淡出”,更显春意缠绵,令人恋恋不舍。再如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莺声婉转,百花盛开,一幅“柳浪闻莺”的西湖春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明李东阳《黄莺》:“柳花如雪满春城,始听东风第一声。”等等,都给人一种倘不是莺声出于幽谷,恐怕谁都不会觉到春已来临的感受。   “最好音声最好听……金羽修眉黑染翎。”(梅尧臣《黄莺》)貌美音好的黄鸟自然成了诗人寓于颂春的歌手。晨光熹微,黄莺歌啭,似音乐令人神往,南宋文人田锡的《晓莺赋》就是一首动人心弦的颂春之歌,“莺歌”也因此成为宫廷文学中渲染气氛,感恩颂德的对象:“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然而,年华如水,瞬时即逝,那种惜春叹老的无奈似乎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普遍心态。黄鸟努力歌唱之时,春色也在悄然流逝,伤时感事,这种心境是一种感伤、挽叹:“正愁春去对春风,忽听莺啼碧树丛。”(孙艾《春尽日闻莺》)美人迟暮、老之将至的惆怅和无奈令诗人将“唤春住”的希望寄于黄鹂:“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词《清平乐?晚春》)“春归何处?”“问取黄鹂”,可听着它清脆圆啭的歌声随春而去,蔷薇花开,初夏到来。惜春情深,怅然若失。只留得“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曹豳《春暮》)      二、借“黄鸟”写游子的乡愁,思妇的闺怨      古代劳动人民除负担捐税外,还有劳役之苦,再加上宦游求仕的,家庭间的别离是经常的,因此,游子思乡,思妇闺怨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非常普遍、历唱不衰的主题。深秋月夜时固然凄惨忧伤,而“莺啼春暮”却更令游子肠断天涯,少妇寂寞空闺。有关这一意蕴的“黄鸟”。诗作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己大量出现。如王赞《杂诗》:“……昔往仓庚鸣,今来蟋蟀吟。人情怀旧乡,客鸟思胡林……”诗中的黄鸟(仓庚)这一自然物象,与诗人感时怀乡的主观情志相融合而化成了情感性意象。江总的《南还寻拦草市宅》写诗人白首春行故里,眼前却是一片凋零:“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喧。”抚今思昔,几多悲叹,落寞伤心之情不言而喻。此情此景别离最苦,更加触发了闺中少妇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恋和怨恨之情:“愁思且归床,罗襦方掩泣。绛树摇风软,黄鸟弄声急。”(费昶《长门后怨》),“紫藤拂花树,黄鸟间青枝。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虞炎《有所思一首》)愁怨之情有着广阔的社会、人生内容的含蕴。深秋月夜时固然凄惨忧伤,而“莺啼春暮”却更令游子肠断天涯,少妇寂莫空闺,离愁别恨永无了时,“黄鸟”意象也郁积着浓浓的悲剧意识。到了唐代这类主题得以更深层、更宽泛的体现。   写游子的送别之悲:“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送前卫县李少府诗》);天涯叹老之悲:“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江南怀春》);更多的则是宦游思乡之愁,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归恩欲沾巾。”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两诗皆写诗人羁旅他乡,睹物思情,“黄鸟”、“莺啼”勾起无限乡愁,归心似箭,催人泪下。   闺中愁怨往往伴随着对青春易逝、良人久别不归的惆怅和酸楚。皇甫冉《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诗中“春思”之情由“莺啼燕语”所蕴含的“春”意婉转含蓄地烘托出来,笼罩着深深的孤寂和哀怨。其中最感人、最深刻的莫过于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树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