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军防地雷反伏击车发展总结
外军防地雷反伏击车发展总结
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以其独特的底部防雷能力,有效抵御了本地武装分子利用简易爆炸装置(IED)发起的一次又一次攻击,挽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成为战争中最受瞩目的地面机动装备。美军在近5年的时间里为一线部队编配了1万多辆各类防地雷反伏击车。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防地雷反伏击车由于自身过重的质量、过大的尺寸等原因,不能很好适合美国全球快速部署战略,正面临逐步退役的风险,由此引发了很多争议。
发展沿革
防地雷反伏击车是美军根据作战经验所创立的称谓,实际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防雷车。从发展脉络来看,防地雷反伏击车的发展可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伊拉克战争前,国内冲突或维和行动中弱势一方使用地雷袭击车辆是防地雷反伏击车研发的主因,此时只有南非注重该车型的研制,其他国家大多采购数辆应急;
第二阶段在伊拉克战争后,本土武装分子大规模使用简易爆炸装置攻击各类军用车辆,引起联军对当前和未来作战模式的重新思考,并带动防地雷反伏击车的研发和采购热潮。
伊拉克战争前
上世纪50年代末,为了应对阿尔及利亚本地武装的游击战,法国AMX与贝利埃设计生产了防雷车,以保护步兵和护卫车队。70年代初期,在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的军事冲突中,地雷的大量使用造成了装甲车辆损毁和人员伤亡,南非开始研制防雷车以应对地雷的威胁。经过数次改进后,研制出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防雷车—“卡斯皮尔”(Casspir)。在80年代,发生在非洲南部的冲突从野外蔓延到城市,地雷成为游击战的主要武器,普通军用车辆及装甲车辆被地雷大量损毁,南非开始研制新型防雷车“树蛇”(Mamba)。车辆采用V形底部结构和封闭式车身,能够有效抵御大当量地雷的袭击,并成为城市地区和复杂环境下应对反坦克地雷和各种简易爆炸装置的主要地面机动装备。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巴尔干地区冲突中,联合国维和部队使用的装甲车辆遭到大量地雷袭击,造成重大损失,美、英等国为维和部队采购了数十辆“树蛇”防雷车和南非新研制的RG-31防雷车来应对地雷的威胁,并在作战中取得很好效果。20世纪90年代末期,印度为了应对国内恐怖分子持续进行的爆炸袭击,从南非采购了数百辆防地雷反伏击车。但此时除南非和印度大批量编配防雷车外,这种装备并没有得到更多使用和重视。
伊拉克战争后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防地雷反伏击车发展的转折点。在伊拉克重建阶段,武装分子基于其对城镇和乡村地形的熟悉、与本地居民的良好关系等,通过简易爆炸装置、爆炸成型弹等,对执行巡逻、运输等任务的联军进行了袭击,造成大量伤亡。为了应对战场上简易爆炸装置的袭击,联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强部队战术机动能力,增加部队训练,配备简易爆炸装置干扰器,改进侦察手段,攻击简易爆炸装置供应链等,并开始为战术车辆安装披挂装甲组件。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能够有效降低伤亡率,改装后的轻型战术车辆仍然不能承受地雷、简易爆炸装置爆炸冲击,并且车辆改装后的行驶安全性下降,经常发生侧翻致人死亡的事故,伤亡人数有增无减,联军由此开始研制、采购防地雷反伏击车。
联军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采购防地雷反伏击车,一种是本国研发、生产,而后编配部队,如美国;另一种是本国根据军事需求评估后采购国外车型进行改进,如英国、芬兰、韩国等。美国是防地雷反伏击车的集大成者,一方面美军根据作战需求提出了系统的防地雷反伏击车发展思路,突破了南非秉持的4×4车型的发展方式,开发了6×6驱动车型;另一方面,美军对南非的技术兼收并蓄,在极短时间内生产了大量防地雷反伏击车,包括BAE系统收购南非OMC公司生产RG系列、FP公司基于南非技术研发的“美洲虎”(Cougar)系列等。同时,美军根据作战阿富汗的地理条件(崎岖的山路和复杂的乡村小路),研发了防地雷反伏击全地形车(M-ATV),拓展了防地雷反伏击车的使用地域。
防地雷反伏击车在不对称作战中的作用
不对称作战是指用不对称手段、不对等力量和非常规方法所进行的作战。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现代战争的作战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二战时期的大规模军事对抗越来越少,而基于技术优势发动的不对称作战越来越多,这在冷战以来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体现得非常充分。同时,弱势一方基于自身不对称优势对强势一方发起的攻击也越来越多,并多次导致强势一方损失惨重,如索马里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在不对称作战中,弱势一方逐步发展出以地雷、简易爆炸装置为武器的攻击模式,并在多次作战中取得成效。这种不对称作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本土上的不对称作战,叛乱分子利用地雷、爆炸物攻击政府军,如印度、巴基斯坦;另一种是非本土的不对称作战,本地武装分子基于其对地形、平民的熟悉,利用简易爆炸装置攻击入侵人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