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南县那苏―斗月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浅述
广南县那苏―斗月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浅述
摘要:那苏―斗月金矿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滇南东褶皱带、邱北―广南褶皱束西南缘,与文山―富宁断褶束西畴凹毗邻,地处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是近几年国内寻找微粒型金矿的重要靶区。区内以Au、Sb、As、B、Bi、Pb等中低温元素异常为主,异常区蚀变为硅化、褐铁矿化、粒状黄铁矿化,基本均能发现金矿化。矿体产于上二叠统那苏组(P2n)、者浪组(P2Z)及下三叠统罗楼组(T1l)地层中,矿床均受发育于背斜翼部的断层控制。该矿床成因为火山―沉积―改造型金矿床,是滇东南地区大部份金矿床的典型代表。文章对那苏―斗月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对今后在其周围寻找同类型金矿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那苏―斗月;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P61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157-02
1区域地质背景
那苏―斗月金矿位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邱北―广南褶皱束西南缘,与文山―富宁断褶束西畴拱凹毗邻。
1.1地层
本区仅出露中泥盆统至三叠统的地层。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①泥盆系中统东岗岭组(D2d)。分布于岜郎附近,由灰色、薄至厚层状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组成。下部含珊瑚、腕足类化石。厚度大于225 m。与上覆地层榴江组(D3l)整合接触。
②泥盆系上统榴江组(D3l)。分布于那苏南部及岜郎附近。由深灰、灰黑色薄层至中层状硅质岩、硅质泥岩组成,含竹节石,厚度大于53 m,与上覆地层下石炭统坝达组整合接触。
③石炭系下统坝达组(C1b)。分布于那苏南部。为灰色薄至中层状硅质灰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玄武岩,含牙形石。厚度55m,与上覆地层中上石炭统整合接触。
④石炭系中上统(C2-3)。分布于那苏南部,为浅灰色、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硅质岩和钙质泥岩组成。含蜒科化石,厚113 m,与上覆地层下二叠统栖霞茅口组呈断层接触。
⑤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分布于那苏南侧。为浅灰至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砂砾灰岩,含蜒科化石,厚度大于88 m。与上覆地层玄武岩整合接触。
⑥二叠系上统(P2)。玄武岩组(P2β):根据其组构特征可划分为上、下两段。下段(P2β1):为灰、灰绿色岩块状隐晶质碱性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玻屑沉凝灰岩,偶夹硅质岩、灰岩透镜体,厚度94m。上段(P2β2):上部由灰、灰黑绿色致密块状碱性玄武岩夹火山角砾及凝灰岩组成,约8~12 m;中部为灰绿色具有硅化蚀变特征的沉凝灰岩组成,厚度3~14 m;下部为灰、灰绿色块状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含火山角砾凝灰岩。厚度为68~74 m。本段为含矿地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与上覆地层那梭组呈整合接触。
那梭组(P2n):分布于米落至上斗月之间,为灰色、灰绿色,薄至中层状硅质岩、沉凝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蜒科化石,厚21m。与上覆地层者浪组整合接触。
者浪组(P2z):分布于米落至上斗月之间。为灰、灰黄、灰绿色,薄至中层状硅质岩、沉凝灰岩,厚36m。与上覆地层下三叠统罗楼组整合接触。
⑦三叠系下统。罗楼组(T1l):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沉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含菊石化石,厚88m。与上覆地层龙丈组整合接触。龙丈组(T2ln):分布于那苏―米落一带。上部为深灰、灰黑色中层状泥岩、泥灰岩;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菊石化石,厚度大于77m,与上覆地层板纳组整合接触。
⑧三叠系中统板纳组(T2b):分布于那苏附近。为一套砂泥质类复理石建造。上部为灰、灰绿色中至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中部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石英杂砂岩;下部为灰―深灰色薄至中层状泥质粉砂岩。含瓣鳃化石,厚798m。
1.2构造
本区岩石变形强烈,褶皱断裂发育,构造线总体方向近东西向展布。
1.2.1褶皱构造
岜郎背斜:区域上属米落背斜东段。轴部分布于岜郎附近,轴向近东西向,轴长约6 km。核部地层为中上泥盆统、石炭系、下二叠统及上二叠统玄武岩组构成,两翼由上二叠统那梭组,者浪组及下、中三叠统的地层组成,北翼倾角为20°~40°,南翼倾角为20°~35°,轴线中部在米落一带向北突起,形成平缓的弧形。由于断裂的发育,使该背斜中又形成一级褶皱,如那苏背斜。
那苏背斜:发育于岜郎背斜北翼的东段,轴向近东西,轴长5 km,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两翼地层由中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玄武岩组成。为一北翼较陡,南翼较缓的不对称背斜。
在褶皱构造,尤其是背斜翼部,由于断裂较发育,在断裂的破碎带中往往形成一些与金矿化有关的矿化蚀变,如硅化、褐铁矿化、毒砂化等,所以,背斜翼部的断层破碎带,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跳圆舞曲小猫.pdf VIP
- 复合材料力学(全套课件).ppt VIP
- 社会支持评定量SSRS.pptx VIP
- 不良资产处置培训.pptx VIP
-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模板范例(标准版).docx
- 13-肿瘤基因组学.pptx VIP
- (正式版)D-L∕ T 646-2012 输变电钢管结构制造技术条件.docx VIP
- 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四册Unit4 Everyday economics Using language 课件(共20张PPT).pptx VIP
- SL 72-2013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doc VIP
- JISB1181_螺母.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