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例剖析民房裂缝成因鉴定
实例剖析民房裂缝成因鉴定
摘要:本文以金华镇干井村民房裂缝成因研究为例,根据探查所获的干井村部分民房墙体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所在区域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特点,采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全面收集、采集有关技术资料、数据,综合分析、研究论证房屋裂缝出现的地质灾害成因,从地质技术角度确定责任对象。并针对出现的地质灾害现象与房屋受损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为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干井村;民房裂缝;成因鉴定;成因分析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138-02
引言
本次民房墙体开裂原因探查分析,首先对有关墙体、地面开裂现象、开裂建筑分布位置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出墙体开裂主要由于地基沉降变形所致的初步结论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分析,论证采煤活动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钻探、坑探查明代表性建筑地基、基础情况、持力层特征、承载力及地基土洞分布情况,对有关建筑地基土层在自然气候条件作用下的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对天然土洞失稳诱发地面变形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场地地下水水位的观测,分析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与人类抽、排地下水的活动、诱发地面沉降关系,导致地基失稳的可能性。
1 工程概况
贵阳市金阳新区金华金华镇干井村位于金华镇北侧约1km处,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6°34′27.30″,北纬26°35′59.93″左右。交通发达,金小线和环城高速公路西南环线南北向穿越全村。东与野鸭乡小箐村相连,南与本镇金农村接壤,西与何关村毗邻,北靠翁贡村。占地面积3km2,耕地面积980亩;辖3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寨,总人口615人,168户,以汉族为主,住房175栋,建筑物布局较密集。
2009年7~9月期间,贵阳市金阳新区金华镇干井村20余户民房墙体及房屋附近地面突然出现不同程度裂缝现象,房屋结构遭受破坏影响,存在安全隐患,引起了部分村民恐慌,担心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危害生命财产安全。
调查显示,干井村民房裂缝区域呈散点状分布。根据部分民房开裂集中情况,将裂缝区划分为四个区:编号为I(邹述国、岳林住宅区)、Ⅱ(王德忠住宅区)、Ⅲ(杨昌虎、杨昌菊住宅区)、Ⅳ(何光英~付玉华住宅区)。干井村民房开裂,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受威胁人数小于100人,预估经济损失小于500万元。
2 干井村部分民房墙体裂缝特征
2.1邹淑国住户房屋裂缝发育特征
房屋为石木结构,1层,建成于1979年,裂缝出现时间2009年8月31日左右。墙体裂缝斜线状向下延伸,主要发育4条裂缝,长0.9~2.40m,宽1~6mm,贯穿墙体。
2.2岳林住户房屋裂缝发育特征
房屋为石混结构,1层,建成于1989年,裂缝出现时间2009年8月31日左右。墙体主要发育8条裂缝,多数倾斜状向下延伸,少数横向延伸,“八”字形组合,长1.0~4.0m,宽1~3mm,贯穿墙体。
2.3王德忠住户房屋主要裂缝特征
房屋为石混结构,1层,建成于2006年,裂缝出现时间2009年8月。墙体裂缝主要近横向延伸,少数斜向延伸,发育6条,长0.4~1.80m,宽1~4mm。
2.4何光英住户房屋裂缝发育特征
房屋为石混结构,1层,建成于1989年,裂缝出现时间2009年8月28日左右。墙体裂缝发育强烈,对墙体破坏影响大,发育2条,长2.8~3.6m,宽10~30mm,贯穿墙体。
2.5刘安坤住户房屋裂缝发育特征
房屋为砖混结构,2层,建成于2004年,裂缝出现时间2009年8月29日左右。墙体裂缝主要斜向延伸,少数近横向延伸,发育8条,长0.6~2.0m,宽1~5mm。
调查发现,房屋开裂时间主要集中在2007~2010年之间,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地基持力层为可塑~硬塑红粘土,楼层为1~2层,少数为3层,开裂部位主要为排水通风不畅的屋后挖方角落或屋前存在斜坡的屋角。林场村、蛤蚂塘村50~200距离范围附近存在采石场或西南环线开挖影响,其它村寨500m外无人类工程活动。
3 民房裂缝调查
3.1民房裂缝探查
探查组在村干部带领及村民要求下,于2009年10~11月期间对邹淑国、岳林、王德忠、何光英、陈和松、刘安智、刘启军、刘安坤、刘安峰、刘龙明、付玉祥、杨昌虎、苟廷富、苟廷贵、杨秀珍等15户住宅墙体裂缝发育特征进行调查、测量、拍照登记。
3.2工程测量
对民房裂缝发育较严重的区域进行摄影及1:200地形、断面测量。测量控制点利用绕城高速公路干井大桥南端的1#、2#、3#永久性控制点。
测量完成工作量如下:
(1)1:200地形测量:4个区域,面积共0.02km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