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看”语义场历时演变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上看”语义场历时演变研究   摘 要:“向上看”指人把目光投向上方。在古汉语中,人们用12个词项、三种结构模式来表达此概念。“向上看”语义场经过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的历时演变,呈现出了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   关键词:语义场 向上看 历时演变      “向上看”是指“把目光投向上方”(尹戴忠,2011)。为行文方便,本文分三个时期进行阐述:上古期(包括先秦两汉)、中古期(包括魏晋唐宋)和近代期(包括元明清)。我们对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文献进行了穷尽性考察。词可以表达概念,反之,概念不仅可以用词表示,还可以用词组表示。因此在考察表示“向上看”概念的成员时,我们不避词和词组。根据历代文献统计,人们表示“向上看”的概念共有12个词项,即“瞻、瞻仰、睢睢、上视、仰望、仰见、仰视、仰察、仰观、仰瞻、仰看、向上看”。它们具有共同的语义属性,均指“把目光投向上方”,因此构成了“向上看”语义场。   一、上古期   上古“向上看”语义场成员有9个,即“瞻、瞻仰、睢睢、上视、仰望、仰见、仰视、仰察、仰观”。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瞻,临视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诂》《毛传》皆曰:‘瞻,视也。’许别之云‘临视’,今人谓‘仰视’曰‘瞻’。此古今义不同也。”虽然《说文》未释“瞻”为“仰视”,但段玉裁认为“瞻”有“仰视”义。我们遍查历代文献发现,“瞻”确有“向上看”之义,最早见于《诗经》。因受事为“日月”,见例(1),故为远距离向上望;又因受事为“县鹑”等,见例(2),故也可指近距离向上看。如:   (1)瞻彼日月,悠悠我思。(《诗经?邶风?雄雉》)   (2)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诗经?魏风?伐檀》)   “瞻仰”也可写作“瞻?n”,为同义连用,意为“向上看”,最早见于《诗经》,见例(3)。因受事为“昊天”“日月星辰”等,故为远距离向上看。如:   (3)瞻?n昊天,云如何里!(《诗经?大雅?云汉》)   (4)日月星辰,人所瞻仰。(《论衡?祭意篇》)   《说文》:“睢,仰目也。”“睢睢”为“睢”的叠音形式。“睢睢”意为“仰视”最早见于战国,见例(5)。“睢睢”表“向上看”有时含“庄矜傲慢、目空一切”之义,为贬义词。因受事为人,故为近距离抬头听视。如:   (5)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庄子?寓言》)   ――郭象注:“睢睢盱盱,跋扈之貌,人将畏难而疏远。”   (6)今雉以博士行礼之日大众聚会,飞集于庭,历阶登堂,万众睢睢。(《汉书?五行志下》)   ――颜师古注:“睢睢,仰目视貌也。”   “上视”最早见于《说苑》,表“向上看”,含傲慢之义,因受事为人,故为近距离向上看,为贬义词。如:   (7)桓公叹曰:“?]!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者,意其是邪!”(《说苑?权谋》)   “仰”可修饰表看视动作的“望、见、视、察、观”,分别组成“仰望、仰见、仰视、仰察、仰观”,均表“向上看”之义。   “仰望”最早见于《史记》,见例(8)。“仰望”表“向上看”,受事为事件,指黄帝上天的整个过程,为远距离抬头望。如:   (8)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史记?封禅书》)   “仰见”最早见于《战国策》,见例(9)。“仰见”表示一种看视的结果。因受事为“飞鸟”“榱栋”等,故既可指远距离向上望,也可指近距离向上看。如:   (9)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四》)   (10)君入庙门,升自阼阶,仰见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新序?杂事》)   “仰视”最早见于春秋战国,见例(11)~(12)。因受事为“屋树、人、星、天”等,故“仰视”既可指近距离抬头看,也可指远距离抬头望。   “仰视”的受事为具体事物时,无特殊感情色彩,为中性词。如:   (11)学于常枞,见舌而守柔,仰视屋树,退而因川,观影而知持后。(《文子?上德》)   (12)瞽者仰视而不见星,人不以定有无,用精惑也。(《荀子?解蔽》)   “仰视”的受事为人时,含“敬畏、害怕”之义。如:   (1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项羽本纪》)   (14)击鸠之?r,低头不敢仰视,公子乃杀之。(《论衡?书虚篇》)   “仰观”最早见于《楚辞》,见例(15)。受事为“刻桷”,因看清上面“皆刻画龙蛇而有文章”,故“仰观”带欣赏的目的,指近距离抬头仔细观看;又因受事为“天文”,故也可指远距离抬头仔细观看。如:   (15)仰观刻桷,画龙蛇些。(《楚辞?招魂》)   (16)故知天者仰观天文,知地者俯察地理。(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