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王常所用”石牌应是假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武王常所用”石牌应是假牌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关于西高穴墓发掘一年,经专家研究,基本认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发布会公布了六大证据,其中,“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等石牌,被认为是确定墓主身份的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我们认为,上述石牌应是后人伪造,以下试作辨析。   一、曹操下葬时没有“魏武王”的称谓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155年),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夏六月,曹操担任“丞相”;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策命曹操为“魏公”;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汉献帝进曹操爵为“魏王”,魏公、魏王都是诸侯王,但其地位处于其他诸侯王之上,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阳去世,《三国志》载:“王(魏王)崩于洛阳……谥日武王”。其时,曹操的儿子曹丕继任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代汉称帝为“魏文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也可称为“魏武皇帝”。   曹操担任“魏王”,是汉的诸侯王,是汉的魏王。曹操去世,被汉献帝谥(加封)为“武王”(带有褒义),也是汉的武王,不是魏的武王。在这里,“魏王”与“武王”是两个不同的爵号,不能将这两个爵号糅合在一起成为“魏武王”。在曹操去世前及梢后一段时间,在文献及出土实物中,都没有发现有“魏武王”的称谓。郝本性《曹操墓中出现“魏武王”石牌很正常》说:“史书中都没有出现过关于‘魏武王’的记载,也很正常……当时是高层权力动荡之时,历史背景比较复杂,时间又太短,没有史书记载,或者有记载到目前还没有发现,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说史书中没有记载,或有记载(某人某物)还没有发现“很正常”,是可以的;但是,将向无记载,从未发现,突然冒出个“魏武王”石牌便当成绝对确凿,而且不容置疑,那就很不正常了。   林奎成《曹操“魏武王”谥号存疑》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谥日武王’……而不是‘谥日魏武王’……‘魏王’是生前爵号,是显名,‘武王’是死后谥号,是冥名,二者混用,便是违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建兴六年冬,“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侯”与“王”是相当的爵号,诸葛亮与曹操是同时代人,都担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诸葛亮生前爵号是“武乡侯”,死后谥爵号“忠武侯”,能不能合称为“武乡忠武侯”?显然不能,史书亦不见载。“忠武侯”可简称“武侯”,后世称诸葛亮为“诸葛武侯”。以曹操的谥号“武王”比照诸葛亮的称呼,或可称为“曹武王”,可惜史书上没有;但有“曹丞相”的称呼。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易孟醇《毛泽东诗词笺析》说:“汉建安十二年,魏武帝曹操北征位于幽燕的乌桓。凯旋时,路过碣石山,赋有《观沧海》,诗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实际情况是: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加封武平侯;十月,曹操将“大将军”职位让于袁绍,汉献帝拜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在建安十二年,曹操征乌桓凯旋时,还不是“魏公”,更不是“魏王”,所以严格说,将“东临碣石”的曹操称为“魏武帝”是不合适的。不过,作为文学作品的诗词与史述是不同的,因此,《北戴河》说“魏武挥鞭”应属可行;但是,却绝不能用它来证明建安十二年的曹操就有“魏武帝”或“魏武王”的称号。   曹操去世许多年,成为历史人物后,出现了“魏武王”的称谓。《华阳国志?蜀志?刘先主志》载:“二十四年,先主定汉中……魏王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二十五年春正月,魏武王薨,嗣王丕即位……”《华阳国志》是常璩所著,成书于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至永和十年(354年)间,距曹操去世已有132年左右。上述引文,前句说“魏王”是正确的说法,后句说“魏武王”欠妥。正确的说法应是:魏王薨,谥日武王。《水经注》载:“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以成堰。”《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527)著,晚于《华阳国志》;汉建安九年,曹操还不是魏公,更不是魏王,此说也显然不妥。《太平御览》引晋孙盛《魏氏春秋》说:“魏武王姿貌短小,神明英策。”南朝宋沈约的《宋书》有“汉献帝二十三年……明年,魏武王薨。”这与《华阳国志》说法相同,亦欠妥。范子烨《“魏武王”:曹操高陵的铁证》引用多条类似上述引文后说:“出土文物上‘魏武王’这三个字,恰好是西高穴村东汉大墓为曹操高陵的铁证。”此说缺乏说服力,因为现在还没有找到曹操下葬前就有“魏武王”的文献依据,所以,刻有“魏武王”名称的石牌就有伪造的嫌疑。   二、“虎大戟”的词语没有文献实物佐证   《三国志?魏书》等文献没有曹操打猎、“虎”的记载。屈原《招魂》有“君王亲发兮障青兕”,是说楚王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