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泉州南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PAGE PAGE 16 附件1: 申报项目代码: 0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项目名称: 泉州南音 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 福建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年 月 日 一、基本信息 属 地 福建省 项目名称 泉州南音 申 报 者 负 责 人 通讯地址 邮 编 电 话 传 真 电子信箱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泉州市为福建省地级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依山面海,陆地面积11014平方公里,所辖区域有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港区,金门县(待统一),总人口约700多万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海、陆、空交通方便。 泉州古为闽越地,三国时属建安郡,晋代属晋安郡,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建制改称泉州。海上交通开发较早,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宋元时的刺桐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是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州人的足迹遍及台、港、澳和南洋群岛及世界各地。 泉州地处亚热带,山青水秀,“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雅称“温陵”。晋唐以来,中原多次战乱,士族、皇族和百姓纷纷南迁,泉州成为他们寓居的首选之地。中原文化随之带入,由此文教昌盛,人才辈出,宗教林立,和平共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泉州留下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遗迹,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即达14处之多。泉州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综合性试点城市。 二、项目说明 类 别 民间音乐 代 码 04 分 布 区 域 泉州南音发祥于泉州,在闽南地区的漳州、厦门和三明等地,以及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越南等地区和国家,均见流布,形成了一个约5000万讲闽南语的南音文化圈。 历 史 渊 源 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由历代积淀而多元形成。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判断,南音是两汉、晋唐和两宋等朝代不断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带入晋江流域,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史书和典籍虽然缺乏完整的记载,但音乐史家认为泉州南音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仅从演奏形式、音乐名称、乐器型制、曲目内涵和记谱方法等方面遗存之一斑,可以推测其发展脉络,进而由南音现存形态“逆向考察”,知其渊源之全豹。 一、南音演奏形式是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是汉代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遗制,与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十分相似。 二、南音原称弦管,源于魏晋时对丝竹音乐的通称。晚唐泉州、五代后蜀都以弦管描述乐事。历经千年这一专称早己消失,唯独泉州南音世代保存弦管的名称。上世纪80年代台湾出版的泉州南音曲谱,仍以《泉州弦管(南管)指谱丛编》为书名。 三、南音乐器的横抱琵琶、竖吹洞箫(又称尺八)和五块拍板,均是汉唐古乐器的遗制;二弦(宋称奚琴)、三弦虽稍晚,但也是数百成千年的古乐器。这些“文物式”的乐器,不仅在泉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和甘露戒坛的飞天乐伎手中保存,而且也在各弦管班社世代传承、复制,被认为是中国古乐器的博物馆。 四、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二千多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代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丰富内容。其中,“大谱”里的三套《金钱经》中的“番家语”、“喝哒句”,“指谱”中的“兜勒声”、“普庵咒”,以及那些悠长缓慢的大撩曲(七撩拍)等,一直延续着汉唐以来中国音乐的血脉,并珍存着古代西域音乐文化的某些信息。 五、南音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记谱,对应“宫商角徵羽”,旁边附上琵琶指法和撩拍符号,自成体系,完全不同于习见的“工尺谱”,比“敦煌古谱”更严密,为本乐种所独有,专家认为是隋唐以前的遗存。 基 本 内 容 泉州南音由“大谱”、“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俗称“指”、“谱”、“曲”)组成,既有用于歌唱的声乐曲又有用于演奏的器乐曲,是内容丰富完整的音乐体系。现存的曲目尚有二千多首(套),按照民间习惯称谓,分述于下: 一、大谱。即纯器乐曲,有标题、曲谱和琵琶弹奏法,没有曲词,以琵琶、洞箫及二弦、三弦为主奏乐器。大谱原有十二套,后来发展至十六套。其中以《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简称“四梅走归”)和《阳关三叠》最为著名。又有三套佛教音乐《金钱经》,极具研究价值。每套谱分为四到八个乐章不等,一般可演奏十至二十分钟左右。 二、散曲。有谱、有词,一般由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四件主要乐器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