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族群边界维持的内涵与社会意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必须站在时代背景下,思考国内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民生状况对民族关系的深刻影响,认真反
思以从客观的文化特征出发去区别民族为基础的政策以及以具体的空间疆域视角去解读族群边
界和 “民族边界”的问题。
【书 评】
族群边界维持的内涵与社会意义
——读《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乔斯斯1
在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这本书
中,台湾学者王明珂先生,从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考路径进入,在欧亚大陆气候环境
变迁和人类的生存生产技术适应的宏观历史地理背景中,对中国北方早期游牧社会——汉代蒙古
草原游牧的匈奴、高原河谷游牧的西羌、森林草原游牧的乌桓与鲜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
组织技术和政治结构作了视角全新的考察。作者指出,我国历史上活跃于北方的游牧各部族,在
不断突破、跨越和维持种种“边界”以获得资源寻求生存的过程中,与中原王朝形成不同的互动
模式,也因此形成不同的华夏边缘。正是这种华夏边缘塑造出南方和北方不同的社会结构模式和
文化心性,正是这种边缘的关系性质决定了边缘两侧的历史和文化。然而,由于各种游牧部族的
社会组织方式不同,他们与中原王朝的互动模式也不一样,形成的历史发展轨迹各异,也造成各
游牧部族的历史命运相异。分析游牧部族与中原王朝互动的过程,可以看到,各游牧人群正是通
过对族群边界的变更与维持,来灵活适应自然和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那么,不同的游牧部族对
F SO
O C
I
T O
其边界的变动和维持,如何与其内部社会组织结构相适应,并作用在其内部结构中,使这些游牧
N L
O
E
部族在与汉帝国的互动中形成不同的历史关系模式?族群边界维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在不同的
M G
部族中又有何差别?本文将以蒙古草原的匈奴和东北森林草原的乌桓与鲜卑两大游牧部族为例,
Y
T
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各民族“族群边界”维持的状况,探讨在寻找能使
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