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创作思想剖析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创作思想剖析
【摘要】摄情、得意,以简淡的形式,澹然的笔墨传达深远、高逸的意蕴,恽寿平的绘画风格自然朴素,笔调简洁,清新雅丽,是对意、情、逸等方面的追求,体现了其格调高雅的追求。《南田画跋》无疑是中国传统绘画优秀理论著作之一,对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摄情;意;高逸;格调
恽格(1633-1690年),字寿平,号南田,兼工诗、书、画,时称“南田三绝”,他与“四王”相交相知,画风也受其影响,无论在作画抑或是论画方面,都有精深造诣,其没骨画作品笔调简洁,自然朴素,清新雅丽。俞剑华先生评日:“在清初四王、吴、恽六大家中,真正能继承文人画的传统,富有文人特色的,当以恽南田为杰出。恽南田人品清高,书法韶秀,诗词清新,画法超逸,均出于其他五人之上。而绘画理论的深微精妙,尤非其他五人所能望其项背,即在历代画论中,也极为杰出。”恽南田的花乌作品以北宋徐崇嗣没骨法为宗,其画风清逸隽雅,在山水画方面也具备极高水平。虽然他没有系统的画论著作,但其一生富有创见的绘画思想多体现在由题跋辑成的《南田画跋》中,更有人说他的著作是“妙绝古今,更不能替一辞矣”。可见其在绘画审美理论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富而珍贵的精神遗产。
一、追求“意”与“情”
“意”是什么?这是恽寿平在论画意时不可避免的问题,而我们对此,仍然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销暑为破格写意。意者,人人能见之,人人不能见也。”人人既能见又不能见的“意”,究竟是什么?实在使人困惑,难免会因此感到些许玄虚,使人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但如果是结合他的创作体会而谈画“意”,却又显得真实得多。如“画秋海棠,不难于绰约妖冶可怜之态,而难于矫拔有挺立意。惟能挺立,而绰约妖冶以为容,斯可以况美人之贞而极丽者。”由此可见,“意”难于“态”,但唯有“意”,才能现其生动之“态”,恽寿平对“意”有其独特的见解,作画要求“意在笔先”“象外之意”,不仅要有作画对象形象思维的心中之象,还要有情感的酝酿、积累,“意”是画家的思想、审美理想及其审美观念与客观景物间的融合。
“意”是画家的胸中灵气,应当赋予山川、草木,作画对象之思想与情感,才能使其生动自然,“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物我交融的感情融入,体会自然景致的美,是一种永恒生命与精神相契合的审美体悟。恽寿平在《花卉册》中的那幅芍药画中题:“红包金粉露凝寒,……玉盘曾向月中看。”因为心中怀有凝寒之物,空明之境,画作设色清秀,清淡却又清晰,令人冷然神远,有荒寒之意,因为饱含了情感,注入了思想,他的笔下所传达的才是荒远之境。
绘画既已传达画家之“意”,则其在作画时亦必已生“情”,鉴画者亦已生情。“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作画在摄情”括上而启下,这里的“情”既是作画者的创作之由,又是鉴画者欣赏后所生、所得之情,运笔者贯注以充沛的情感于作品中,以形象、笔墨呈现于观者,为观者所理解,为之而生情,与其产生共鸣,整个艺术创造过程才得以完成。
“摄情论”与古代文人画家所注重运用的“比兴”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抓住感情,托物言志,力图表达心中之情。恽寿平的“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深沉的感情,正如其言:“写此云山绵邈,代致相思,笔端丝丝,皆清泪也。”只有运笔者以“情”入画,鉴赏者才能通而生情。也正如郑燮所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不只是所谓的闲情逸致、情感闪动所能概括,而是作画者衷心地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
“得意”“传情”才不会使作品显得苍白无力而缺乏思想和内涵。以笔墨寄托情感、以情感驾驭笔墨,一直是画家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艺术源于生活,艺术表现则高于生活,是从生活到艺术创作的过程,对其形象自然注入情感,传达其意,也是审美主体从实践生活上升到艺术世界的过程表现。
二、尚“逸”的审美内涵
“逸”,可以说是历代文人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朱景玄关于“逸”的说法是“不拘常法”:宋代苏轼、苏辙通过对孙位的画风论述,对“逸”的涵义又增入了“变、活、奇”三种意思:元代倪瓒则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恽寿平在前人关于“逸”的论述基础上,在理论的广度、深度上更为全面地对“逸”做出阐述。画中之“逸”,来于自然中,不拘常法,应手之作,而又有意趣“变、活、奇”,气韵生动,画风更是天然、苍古、幽淡天真。对于画中之“逸”的推崇贯穿于他的整个绘画思想中,辩证而深刻,具有相当的美学高度。
“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趋,谓之逸格。”“不入时趋”可说是画中之“逸”得以由来的关键,不落畦径,不入时趋,不受法度束缚,不与时代风尚同流,强调艺术个性,做到脱俗而不媚俗。在当时摹古的艺术风尚的背后,还有不趋时、不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