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及防治对策剖析.docVIP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及防治对策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及防治对策剖析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及防治对策剖析   【摘 要】沥青路面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形式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得到广泛采用,然而,由于原材料质量、混合料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沥青路面出现各种形式的早期损坏,本文针对我国沥青路面存在的主要早期损坏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早期损坏防治对策。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防治对策??   Causes for premature failure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control strategies   Kong Zhuang   (Chongq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ervices Traffic Engineering Co., Ltd. Chongqing 400020)   【Abstract】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as a form of pavement in China and the world to be widely adopted, however, due to the quality of raw materials, mixture design, pavem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resulting in problems in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forms of asphalt pavement early damage of this article, the main existing asphalt pavement damage in the form of early-depth and detailed analysis,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early damage.   【Key words】Road engineering; Asphalt pavement; Early damage; Control measures   1. 引言   近年来,高等级道(公)路沥青路面的损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通常在路面建成通车后一年左右即发生泛油、车辙、开裂、唧浆、坑槽等损坏,这类现象可以统称为早期损坏。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在我国乃至国外都是一种多发、常见的路面病害。此前,很多道路工作者凭经验对早期损坏的起因和发展提出了很多看法和推测,但是真正的基础研究并未展开。而只有对早期损坏的真正原因了解透彻,才能使早期损坏的防治研究有的放矢。   2. 车辙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   车辙是沥青路面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的一种破坏形式,路面表现为凹凸变形。车辙产生的原因简单来说是由于路面结构抵抗外力变形能力的不足,即混合料抗剪强度不足,导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这是车辙发生的内因,也是根本性原因。外因则是超载超限运输,实际交通量远远超出设计交通量,导致路面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路面结构不可避免的出现变形破坏,此外,由于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胶结料属感温性材料,在高温时,沥青胶结料变软,模量降低,抗变形能力下降,在外力作用下,更容易出现流动变形。车辙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以下四种:高温稳定性不足(抗剪强度不够)而出现的剪切流动性车辙、混合料抗磨耗能力不足或超期行驶履带车而形成的磨耗性车辙、由于施工阶段压实度不足,在后期运营过程中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二次压密而形成的追密型车辙。以上三种类型的车辙在我国均有见到,其中90%以上的车辙是由于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和路面长期处于超载超限运输所造成的。在我国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发生早期严重车辙破坏,已经有许多惨痛教训。许多运煤干线公路山西省太旧高速公路等首当其冲,在通车后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局部路段就发生了3~4cm的车辙;京沪高速公路的江苏段和山东段,都有短短几天发生严重车辙的实例;甚至于在东北地区的京沈高速公路上,也发生了1年内出现3cm以上车辙的情况。我国有相当多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不得不因为车辙而进行大面积铣刨修补。现在,仍然有许多高速公路发生了源于表面层及中面层的车辙变形破坏。   车辙成因十分复杂,外因主要为交通荷载与道路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温度,内因主要为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于特定的原材料,沥青面层的抗车辙能力取决于级配、油石比、粉胶比、混合料密度和压实度等因素,它们却又是特定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产物。工程实践一再证明,按照马歇尔方法设计出的混合料其抗车辙能力差,主要原因在于沥青用量偏大,密度偏小。马歇尔方法尤其不适合于骨架嵌挤密实型混合料的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