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中古四声到现代粤语六调-CUHK
漢語研究的新貌:方言、語法與文獻
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Dialectology, Grammar, and Philology
從中古四聲到現代粵語六調
張群顯
香港理工大學
提要
從中古的平上去入到今天粵語六調,其間的演化軌跡如何?本文試圖提供一個有理
有據的說法。中古四聲的形式屬性,可如此理解:
名稱: 平 上 去 入
形式: 橫 升 降 塞尾
其後,聲母的清濁帶來音節調高差異,清母的偏高、濁母的偏低。這差異後來逐步
音位化。平聲先分陰陽,仄聲隨後。陰陽平的極化使得原先“平橫而去降”的格局
逐步顛倒為“平降而去橫”,帶來“去入同形”的效果。粵語四聲各分陰陽成八聲
這情況一直維持到19 世紀。陰入一分為二打破了四聲之間的平行性。到20 世紀初,
依附於四聲的“九聲說”已失效,只有六調才是對當代粵語字調系統的有效把握。
關鍵詞
四聲,九聲,六調,中古音,粵語
1. 中古四聲的語音體現
中古平上去入四聲的語音體現是甚麼,基本不可考,但我們仍可據文獻和音
理作出猜測。先從大家沒有異議的屬性說起:
漢語研究的新貌:方言、語法與文獻,2016 ,361-384
©2016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Dialectology, Grammar, and Philology, 2016, 361-384
©2016 by T.T. Ng Chinese Language Research Centr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362 從中古四聲到現代粵語六調
a) 平上去是一組,可統稱“舒聲”;入聲是另一組。
b) 入聲以塞音結尾,而舒聲則否。
c) 舒聲視乎韻尾類型,與入聲配對的分佈如表1 所示。
表1
d) 鼻韻尾與塞韻尾的配對格局,悉依發音部位,如表2 所示。
表2
基於以上的共識,我們可以作出一推論:入聲單憑塞音韻尾已然身分明確,
不待進一步查究其音高格局,即“調形”如何。真正靠音高格局構成對立的,其
實只是平上去三個舒聲。然則平上去三個舒聲所據以構成對立的音高格局是甚麼
呢?今天的漢語方言字調系統,音高所處水平(register )和音高走向(contour )
都同時起作用,但兩者之間,視乎方言類屬而主次有別:有主要靠音高所處水平
來作出區分的如粵語6 個調,有主要靠音高走向來作出區分的如北京話4 個調;
一般來說調類數目都多於三。要區分中古平上去才三個舒聲,我們有理由相信,
它們的區分,要麼純粹看音高水平,要麼純粹看音高走向。兩者之間,我們有理
由相信,賴以區分三者的應是音高走向。
首先,舒聲有三個,而與它們相配的入聲卻只有一個;為甚麼?因為入聲
韻的韻尾不能體現音高,使得整個韻能體現音高的部分較舒聲韻為短,因此難
以體現音高的升降走向,其調形理應為“無標記”(unmarked )的不升不降,
因而說不上音高走向方面的對立。賴以區分三個舒聲的,假若是音高水平而非
張群顯 363
音高走向,那麼入聲韻即使能體現音高的部分較短,卻也不妨礙它顯示像高、
中、低等音高水平方面的對立,如今天粵語的塞尾韻。換句話說,假若區分三
個舒聲的是音高水平而非音高走向,就難以解釋何以塞尾韻即入聲沒有套用舒
聲的三項對立。
其次,眾所周知,視乎不同的方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