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虽伪亦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虽伪亦真

道 教論壇 雖偽亦真 ──論 在中西文化 交流史上的貢獻  周 贇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禮文化研究所 中西方交流之歷史源遠流長,漢 過簡述佛教與摩尼教對「化胡說」的成 學家孔漢斯認為,最初生活在黃河與長 功運用,揭示文化交流的一般原則,更 江流域的早期猿人就是移民自西南方, 突顯「老子化胡思想」的歷史貢獻。 源自於非洲的早期人類。1 也有認為中 國殷周之際的青銅鑄造技術、馴馬術、 一、《老子化胡經》與老子化胡 戰車製造技術是受到了印歐種群的影 思想的傳播 響。不論這些歷史是否真偽,總之中國 從來也不是個封閉的國家,她始終向世 大約 1910 年初,羅振玉與蔣斧合 界敞開著自己的門戶,擁抱著世界其他 編的《敦煌石室遺書》刊行,首次刊佈 地方各種燦爛的文化。最典型的印度佛 了敦煌遺書 P.2004 和 P.2007 兩卷《化 教文化就是仰賴於中國傳統思想的開放 胡經》的錄文。其後附有蔣斧的〈老 與寬容方才立足,乃至紮根於中國的土 子化胡經考〉、羅氏的〈老子化胡經補 壤。當然,除了佛教之外,還有好多外 考〉、〈校勘記〉、〈化胡經軼文〉 來文明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並融合 於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 一個基因。又比如摩尼教,它誕生於古 波斯國,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最終 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 一種文化要想紮根於異質文化的 土壤,從來也不是平白無故能夠成功 的,而是需要許多條件或者說是契機 的。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上,「老子 化胡」的思想正是佛教與摩尼教這兩 大世界性宗教在中國成功登陸的重要跳 板。因此,它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意 義是不容忽視的。本文之目的,在於通 8 弘道 2015 年第 1 期 / 總第 62 期 等四篇論文。1911 - 1913 年,法國著 悔。僧佑《出三藏記集》及慧皎《高僧 名東方學家、漢學家伊曼紐埃爾-愛 傳》具載有此說。 德華 ‧ 沙畹 (Emmanuel-Edouard Cha- 其實《老子化胡經》並不是一朝 vannes ,1865 - 1918 年)和其弟子伯 寫定的,它的形成和完善有一個發展過 希 和(Paul Pelliot ,1878 - 1946 年, 程。王浮寫《化胡經》本只有一卷,以 即在敦煌石窟中竊走大量文書的人)聯 後陸續擴增為十卷,如《通志 ‧ 藝文 合發表了〈摩尼教流行中國考〉一文, 略》即著錄為十卷。晁公武《郡齋讀書 其文附錄討論了《老子化胡經》。至此 志》其《後志》作者趙希弁,亦錄為十 以後,消失了幾百年的《老子化胡經》 卷,並稱「魏明帝為之序」。《文獻通 重新被人們關注起來。對《化胡經》的 考》卷二百二十四,也著錄為十卷。敦 研究,一時成為了敦煌道教文書研究之 煌寫本有此經十卷本殘卷,存一、二、 顯學。之後,凡研究中國摩尼教者,亦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