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我的母亲》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docVIP

《地球,我的母亲》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我的母亲》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地球,我的母亲》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郭沫若,原名郭开桢,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在十月革命影响之下,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至1920年,写下了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与郁达夫、成仿吾组织新文学社团创造社。1927年3月,发表著名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了蒋介石虚伪、残忍的反革命面目。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于1928年流亡日本,开始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工作,有名的著作是《甲骨文字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下《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六个历史剧。 《屈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借古喻今,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人民的爱国斗志。他的长篇回忆录《洪波曲》,写出了他前期的经历和思想。1944年写出了关于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论文《甲申三百年祭》。新中国成立后,写出了不少成功作品,诗集有《新华颂》《百花齐放》等,历史剧《武则天》《蔡文姬》等。郭沫若晚年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严峻考验。1978年6月12日逝世,终年86岁。 2.写作背景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歌以激昂的热情、朴素直白的语言著称于中国现代诗坛。年轻时期,郭沫若受“泛神论”思想影响,认为神就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之中,没有另外的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反过来,一切事物都应享受自然之神的庇护,健康茁壮成长,并以自己的劳动回报它。这首《地球,我的母亲》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主题。 全诗以高涨的热情歌颂了地球母亲这一光辉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地球母亲无私抚育的感激之情。这首诗作于1919年,受时代思潮影响,作者的“泛神论”有一定局限性。但是,作者借此表达出来的“热爱自然”、“回报地球”、“讴歌普通劳动者”以及“自我批判意识”等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诗歌感情奔放,气势磅礴,也体现了五四时期强烈的反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3.诗歌赏析 全诗21节,每节四行,共84行。虽然是一首长诗,但层次清晰有致,根据诗歌内容和情感变化的过程,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至第3节,是全诗的开篇部分,描述诗人躺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安详、逍遥的幸福状态。诗中,地球被人格化了,成为一位慈祥的母亲,诗人则化身为一个躺在母亲怀抱和趴在母亲背上玩耍的孩童。画面温馨而自然。第3节最后,诗人提出一个问题:“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这是一个贯穿全诗的问题,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地球母亲真挚深沉而热烈的感激之情。 第二部分,第4节至第9节,承接前文对地球母亲的感情,描绘了地球母亲与地球的儿孙“农人”、“工人”乃至一切生命融洽温馨的关系,进一步歌颂了地球母亲养育全人类和世间万物的功绩,同时还赞颂了“那一切的草木”,“那一切的动物”享受地球母亲提供的温暖环境、健康生活的情景,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境界。 本部分的首尾两节中作者写道:“地球,我的母亲!/从今后我不愿常在家中居住,我要常在这开旷的空气里面,/对于你,表示我的孝心。”“地球,我的母亲!/我不愿在空中飞行,/我也不愿坐车,乘马,著袜,穿鞋,/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永远和你相亲。”诗句中流露出对自己过去脱离母亲的怀抱,不曾报答大自然恩情的忏悔之情。这承接了第一部分最后所提出的问题。 第三部分,第10节至14节,从更深的层次上,写出了对地球母亲的真实存在的肯定和依恋。在这一部分中,诗人从“我”与地球母亲、天空与地球、雷霆雨雪与地球、太阳月亮与地球、一切星球与地球的对照关系,夸张地说明地球母亲的真实存在和独一无二的地位,歌颂了地球母亲的伟大。这几节视野开阔,联想丰富,语言瑰丽。在诗人的眼中,宇宙没有什么东西比地球母亲更重要。 第四部分,第15节至21节,是全诗的最后部分,也是诗歌的高潮部分,诗人的热情在这里达到最高点。诗人再一次回顾自己饱受地球母亲的滋养的幸福,并倾注全部热情表达自己对地球母亲的深沉的感激之情和将要报答深恩的决心。本部分又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第15节,自我反省,表达对地球母亲的愧疚之情。诗中作者自责道:“已往的我,只是个知识未开的婴孩”,只知“贪受着你的深恩”,不知“报答你的深恩”。 第二层次是第16节至第19节,围绕“深恩”一词展开联想,热情歌颂地球母亲给予人类的恩赐。在诗人笔下,“天降的甘霖”是地球母亲的“乳”,是“我的生命羹”;大自然“一切的声音”,是地球母亲的“歌”声;大自然的“一切的浮游生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