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谈谈数论_数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pptVIP

让我们谈谈数论_数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我们谈谈数论_数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用了含有25重积分的恒等式。 * * * * * * * * * * * * 陶哲轩(Terence Chi-Shen Tao,1975年7月17日-),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是澳籍华人数学家,童年时期即天资过人,目前主要研究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和表示论。 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是一名生于上海的儿科医生,母亲毕业于香港大学,也是一位数学家,曾在香港的一所中学任教数学。 目前他与韩裔妻子劳拉(Laura)和儿子威廉(William)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他只会说粤语而不会普通话,也不能书写中文。 * * * * * * * * * * * * * * * * 谢谢!! 密码学简介 密码学的基本目标 机密性:对称密码 完整性:杂凑函数 认证:消息认证码 不可否认:数字签名 对称密码(私钥密码) 在不安全的信道上传输数据 基本假设:任何人都可以监听到传输的数据 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同样的密钥(Key) 加密和解密使用同样的Key 明文 明文 不安全信道 密文 密文 密文 对称密码(私钥密码) 对称密码(私钥密码) 非对称密码(公钥密码) 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Key 使用者A自己保管私钥sk,不公开 在公众信任的第三方统一保管公钥pk,公开 非对称密码(公钥密码) 明文 明文 不安全信道 密文 密文 私钥 公钥 A向外部公开可以认证来源的消息 非对称密码(公钥密码) 明文 明文 不安全信道 密文 密文 私钥 公钥 给A发送秘密信息 非对称密码(公钥密码) 非对称密码(公钥密码) 非对称密码(公钥密码) * * 初等数论(经典数论)及高等数论(近代数论) * * * * * * 德国数学家高斯集中前人的大成,写了一本书叫做《算术探讨》,1800年寄给了法国科学院,但是法国科学院拒绝了高斯的这部杰作,高斯只好在1801年自己发表了这部著作。这部书开始了现代数论的新纪元。 * * * * * * * * * * * * * 千禧年大奖难题(Millennium Prize Problems) 克雷数学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 简称CMI)于2000年5月24日公布了7个数学难题。 P(多项式算法)问题对NP(非多项式算法)问题 霍奇(Hodge)猜想 庞加莱(Poincare)猜想 黎曼(Riemann)假设 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 贝赫(Birch)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C.?Goldbach)并不是职业数学家,而是一个喜欢研究数学的富家子弟。他于1690年生于德国哥尼斯堡,受过很好的教育。哥德巴赫喜欢到处旅游,结交数学家,然后跟他们通讯。 1742年,他在给好友欧拉的一封信里陈述了他著名的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虽然他不能给出证明。 用当代语言来叙述,哥德巴赫猜想有两个内容,第一部分叫做奇数的猜想,第二部分叫做偶数的猜想。 奇数的猜想指出,任何一个大于等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 偶数的猜想是说,大于等于4的偶数一定是两个素数的和。 好的猜想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它的表述应该很简单; 第二个条件,虽然表述很简单,但是这个猜想的证明断然不能简单; 第三点,一旦有了证明,这个证明一定是出人意料的。 第四点,这个猜想绝对不能是孤立的,任何孤立的猜想在数学中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一个好的猜想的研究应该可以提升到人类文化史的高度上来看,能够带动其它相关领域、甚至是数学以外的学科的发展。具备上面这四点,那就是一个伟大的猜想。 历史上第一个重要文献是哈代(G.?H.?Hardy)和李特伍德(J.?E.?Littlewood)1921年的伟大论文,在这篇长达70页的文章里,他们提出了圆法。哈代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时说:“我和李特伍德的工作是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然而,哈代和李特伍德对奇数猜想的证明依赖于一个条件——广义黎曼(B.?Riemann)猜想——这个猜想到现在也未被证明。 ?1937年,俄国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I.?M.?Vinogradov)无条件地基本证明了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维诺格拉多夫定理指出,任何充分大的奇数都能写成三个素数之和。也就是说,在数轴上取一个大数,从这个数往后看,哥德巴赫猜想都对;在这个数前面的奇数,需要用手或计算机来验证。然而,至今计算机还未能触及那个大数。 陶哲轩 陶哲轩于2012年2月1日发文称“每一个大于1的奇质数都可写成不超过5个质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