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山西作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山西作家

浅述山西作家   摘 要:山西省历来为文化重镇之地,从古至今,作家层出不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人,本文就山西作家的流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从而展示出山西独特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山西 作家 沿革   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为周朝的诸侯国晋国领域,所以自古简称“晋”。春秋末期韩、赵、魏分晋,史称“三晋”,后遂成为山西地区的别名。又因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山陕峡谷河段之东,战国秦汉间,多把今山西西南部称为“河东”,唐以后就以“河东”泛指今山西全境,“河东”遂成山西又一别称。战国至西汉,人们以崤山或华山为界来区分山西、山东地区,今天的山西地区当时是列入山东范围内的。其后,人们才以太行山为界来区分山东、山西或山左、山右,山西地区处在太行山之西、之右,于是又有山西、山右等别称。《后汉书?邓禹传》记载邓禹平定河东之后,光武帝下诏称颂他的功勋“斩将破军,平定山西”,明确把今山西划到山西地区。但当时所说的“山西”,所指虽是今山西省,但仍是地区名,而不是行政区名。直到元代,因其京师蓟门之西有太行山,故把太行山之西的政区置为河东山西道,这是以“山西”作为行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初,改元之河东山西道为“山西行中书省”,不久(公元1736年)又改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置山西省,沿袭至今。   通观山西文学,我们就会发现山西文学发展极为不平衡,其繁荣期集中在了唐、元两代。而其他时期则较为暗淡,只出现了一些二流作家。唐代涌现出了大批全国知名的作家,初唐时期就出现了王绩、王勃两位著名的诗人。王绩(585―644年),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唐朝著名诗人。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王勃(650~675年),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而王勃则为“初唐四杰”之首。他曾经撰写过的书籍有《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点校整理的《重订新校王子安集》,收录了辑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初唐以后,随着盛唐文学的极大繁荣,山西文学也大放异彩,出现了王翰、王之涣和王维三位著名的诗人。王瀚,边塞诗人。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据《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载,王翰有文集十卷,宋代已不传,晁公武、陈振孙二家都未著录。令其诗载于《全唐诗》者,只有13首。王之涣(688─742年),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他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盛唐以后的中唐时期,山西作家及其文学依然非常繁荣,出现了卢纶和柳宗元两位作家。卢纶(748-约800年),河中蒲县(今山西省永济县晋西南隅芮城县西北)人。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著作今存《卢户部诗集》十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三卷,收有十卷本及《全唐诗》佚诗五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五卷。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祖籍为河东,后迁至长安,曾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作为一位诗文皆通的文学家,柳宗元一生留有诗文作品多达600余篇,从他的诗文成果来看,他文的成就远大于诗。通观柳宗元作品,光骈文就有近百篇,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唐代刘禹锡将其作品编成《柳河东集》。   进入晚唐,文学风格开始整体趋于感伤、哀愁。此时,在山西文坛上出现了一位代表性的作家,温庭筠。温庭筠(812-870年),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心致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他的词大多描写的是花间月下、闺情幽怨,并因此被称为“花间派”鼻祖。他的代表词作有《梦江南》、《菩萨蛮》、《更漏子》、《酒泉子》 、《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其中尤以《梦江南》(二)和《菩萨蛮》(一)为最著名。其词集有《金荃集》。伴随着诗歌创作的成就,晚唐后期的诗论也有了明显的进展。作为其代表的就是山西作家司空图的《诗论》。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