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3文言基础突破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师用书.docVIP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3文言基础突破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师用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3文言基础突破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师用书

PAGE PAGE 30 文言基础突破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一、回顾教材,掌握《考试说明》十八个文言虚词 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结合教材及一些课外篇目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如下整理: (一)而 词 性 用 法 释 义 连词 ①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和”“又”“与” ②表示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③表示承接关系 就,接着,或不译 ④表示转折关系 但是,却 ⑤表示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 ⑥表示修饰关系 地,着,或不译 ⑦表示因果关系 因而 ⑧表示目的关系 来 代词 ⑨表示第二人称 通“尔”,你,你的 [即时小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答案:(1)② (2)⑤ (3)⑦ (4)⑨ (5)⑧ (6)④ (7)① (8)③ (9)⑥  (二)何 词 性 用 法 释 义 代词 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 为什么,什么原因 ②作宾语,代处所,事物 什么,哪里 ③作定语 什么,哪 副词 ④表示提问(动词前) 为什么 ⑤表示程度(形容词前) 多么,怎么,怎么这么 [即时小练]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5)⑤ (三)乎 词 性 用 法 释 义 助词 ①表示疑问语气 吗,呢 ②表示反问语气 呢 ③表示推测语气 吧 ④表示感叹语气 啊,呀 ⑤表示句中停顿 不译 ⑥形容词、副词词尾 ……的样子,……地,或不译 介词 ⑦相当于“于” 在,或不译 [即时小练]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 (2)郁乎苍苍(《赤壁赋》)(  )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并序》)(  ) 答案:(1)① (2)⑥ (3)④ (4)② (5)③ (6)⑦ (7)⑤ (四)乃 词 性 用 法 释 义 副词 ①表示承接 就,于是 ②表示范围的限制 仅仅,只 ③表示出乎意料 竟,竟然,却 ④表示肯定 就是,原来是 ⑤表示递进 甚至 代词 ⑥表示第二人称 你,你的 ⑦指示代词 这,这样 [即时小练]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 (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 答案:(1)② (2)① (3)⑦ (4)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535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