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声透皮给药 超声透皮,即超生促渗,也称超声药物透入疗法、是指利用超声波促进药物经皮或粘膜吸收。 * . 皮肤具有特殊的屏障功能,能够有效的限制与外界环境的交换以及外源复合物的渗透。然而,皮肤又是许多药物的主要给药的主要途径。经皮给药的方式有很多优点: (1)减少肝脏的降解: (2)血浆浓度稳定; (3)不会被消化道降解(如多肽类药物中的胰岛素) * . 然而,如何才能建立广泛的经皮给药,一直是经皮给药的研究目标,但是传统的化学促进剂不能让高分子量得物质穿透皮肤。20世纪60年代,利用超声作为物理促进剂的经皮给药技术——超声促渗技术,开始广泛的运用于运动医学。 * . 超声透皮给药的发展历史 首先被研究用于经皮给药的是高频超声(1~3MHz),至今高频超声仍被用于治疗中,表皮的外层角质层是药物经皮渗透的主要屏障 ,最初的想法是用高频超声在这层皮肤上聚集超声能 ( ultrasonic energy),但疗效并不确切。临床研究发现在运动医学中使用高频超声(频率为 1~3 MHz、强度为 1~2 W/ cm2,治疗时间为 5~10 min ,采用持续或脉冲模式)促渗技术治疗疼痛 ,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20 世纪 80 年代 ,体外研究证明超声波能够促进多种药物经皮吸收 ,然而 ,相反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对皮肤渗透性的影响轻微 ,甚至无影响。 * . 超声透皮给药似乎遇到了阻碍,然而,1995年,动物实验证实 ,利用低频超声波能够促进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渗透 ,明确了频率是超声促渗的一个主要参数,自此开始了对低频超声促渗的研究。 * . 研究发现低频超声(20~100 kHz) 在促进经皮运输上更有效 ,Tachibana第1 个在无毛小鼠身上用 48 kHz的超声波经皮导入胰岛素 5 min ,导致血糖明显下降了 80 %。Tezel等通过测定离体猪皮导电性来测定猪皮的渗透性 ,发现低频超声(20 kHz左右)比高频超声更能提高渗透性 ,同时发现在特定的频率下强度需要高于一定的强度(即阈强度)才能显著提高渗透性。在无毛小鼠和人体 ,20 kHz超声波能够使葡萄糖的经皮渗透比对照组提高 100倍。 * . 药物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导入下的促渗效果比较(体外实验) 雌二醇 皮质酮 水杨酸 超声(20 kHz)导入促渗倍数 3 80 400* 超声(1 MHz)导入促渗倍数 13 4 - 超声(2 MHz)导入促渗倍数 - - 无明显促进作用 超声(10 MHz)导入促渗倍数 - - 4 超声(16 MHz)导入促渗倍数 - - 2.5 * . 大分子物质如胰岛素和低分子量肝素经皮渗透增加的更明显 ,超声波并没有破坏这些药物的生物活性 ,这些经皮渗透入体内的药物在体内显示了它们的生物活性 ,如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和低分子量肝素的抗凝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低频超声对提高皮肤渗透性的意义 ,目前 ,低频超声促渗技术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 超声促渗的作用机制 关于超声促渗的作用机制历来阐述较多 ,对发挥主要作用的机制说法各执一词 ,目前认为超声波可能通过热效应、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和辐射压力来促进皮肤渗透性的增加。 * . 1.热效应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均可显著的产热 ,产热过程即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变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产热程度与强度呈正相关 ,与频率呈负相关 ,即强度越大产热越大 ,Asano 等在暴露于高频超声波(1 MHz ,1~2 W/ cm2,持续模式)的小鼠皮下放置温度探针 ,发现强度为 1 W/ cm2时温度为 6 ℃;强度为 2 W/ cm2时温度为 11 ℃,同时伴有皮肤的损伤;频率越高 ,穿透越浅 ,吸收越多 ,产热越高。此外 ,探头的移动与否、偶合剂的不同形式对产热程度均有影响。热效应是高频超声使皮肤渗透性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高频超声 ( 1~3MHz) 使用冷却系统后很多分子量1 3 8~781 KD的分子(叠氮胸腺嘧啶、地高辛、氢化可的松、 D - 甘露醇、雌二醇、水杨酸)经皮渗透率没有显著的增加 ,但热效应对低频超声促渗的影响不大 。 * . 2.空化效应 空化就是声致气泡各种形式的活性 ,在液体介质中很容易发生空化现象。在负性期 ,气泡增大接近它们的平衡半径;在正性期 ,压力增大 ,引起气泡半径的减小(有时候是剧烈的减少) 。一旦气泡发生内爆 ,局部温度可以升高到几千摄氏度。气泡增减和气泡的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_50108-2008.pptx
- (省二模)广东省2025年高三高考模拟测试(二)数学试卷(含官方答案及逐题解析).pdf
- 初中語文口语表达情境试题大全.doc
-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L21G404.pdf
- 2025年江苏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电学综合周练四(含答案).docx VIP
- (高清版)DB5115∕T 123-2024 地方储备粮扦样技术规程.pdf VIP
- DB5115_T 123—2024地方储备粮扦样技术规范.docx VIP
- SHT 3551-2024《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 四合庄6#楼装修施工方案.doc
- 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