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碳沥青加热化学变化
浅述碳沥青加热化学变化
摘要:为研究碳沥青在加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信息,采用Vario EL Ⅲ型元素分析仪分析加热碳沥青原料及试验后样品的C、H、S元素含量,并计算C/H、芳香度。结果表明试验后加热碳沥青的C/H、芳香度随着软化煤沥青比例增加而快速增加,推断混合沥青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缩环反应。
关键词:加热碳沥青;元素分析法; 四组分;化学变化
中图分类号:TQ5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4-0184-03
对于SBS加热碳沥青的加热机理已有很多研究,有文献认为SBS加热机理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物理加热,即SBS的聚丁二烯段吸收沥青中的油分,发生溶胀,聚苯二烯段与沥青中的芳香分互溶,大分子链完全展开,各分子的分子链相互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将沥青中的胶质、沥青质包裹在其中。各组分与SBS之间的作用力属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较弱。二是化学加热,凭借含硫添加荆、有机酸和含金属催化剂,在SBS分子与沥青组分之间“搭桥”,增强SBS与沥青组分之间的作用力,以提高加热碳沥青的稳定性。这两种加热机理都没有反应出沥青组分结构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信息。因此本文采用元素分析方法得到了加热碳沥青及其原料的元素组成,并借此分析加热碳沥青在加热前后的碳氢比、硫含量,研究加热沥青结构变化信息。
一、试验
(一)主要仪器和试剂
SYD-4508G型延伸度试验器(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SYD-28O6E型全自动沥青软化点试验器(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SYD-2801E型针入度试验仪(带恒温水槽,550℃,上海昌吉地质仪器有限公司),Vario EL HI型元素分析仪(德国ELEMENTAR公司),煤沥青(武汉钢铁集团焦化公司),焦油1,2(武汉钢铁集团焦化公司),石油沥青(湖北国刨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型号:(Sk-70),添加剂(湖北国创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二)加热碳沥青
将焦油与煤沥青混合,在110℃~150℃下混合制备软化煤沥青。将软化煤沥青与石油沥青混合加热到140℃~200℃ ,加入SBS和添加剂,完成加热后制模。分别依照T0606-2000、T0604-2000, T0605-1993检测软化点,针入度、延度等指标,确定软化煤沥青的配比和加热碳沥青中软化沥青的最佳添加量。
(三)元素分析
分别测定加热碳沥青原料的C、H、S等元素含量,再根据试验配方计算得到各加热碳沥青的元素含量。然后测定各加热碳沥青的元素含量,通过比较碳氢比、硫含量、芳香度等数据在反应前后的变化,分析加热过程中沥青组分的变化信息。
二、试验结果分析
(一)试验原料元素分析结果
分别测定石油沥青(B)、煤沥青(P)、焦油1(Cd1)、焦油2(Cd2)、添加剂l(Ct1)、添加剂2(Ct1)、SBS(S)等加热碳沥青原料的C、H、S、N元素含量。结果列于表1:
注:1-1~1-6为焦油l加热碳沥青样,软化煤沥青比例为10%~25%,2-1~2-6为焦油2加热碳沥青样,软化煤沥青比例为10%~25%。
2.由于样品中不同元素含量差别很大,本文分别观察两系列加热碳沥青中不同元素含量随加热碳沥青中软化煤沥青比例的变化情况。加热碳沥青各元素(C、H、S)含量、碳氢比(C/H)、芳香度与软化煤沥青比例(Percentage of Softened Pitch,PSP)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加热碳沥青中碳元素含量随软化煤沥青加入比例的变化趋势见图l。图1显示,随着软化煤沥青加入比例增加,加热碳沥青中碳含量增加。且焦油I加热碳沥青中的碳含量较焦油2加热碳沥青中的高。这一差异可能与软化煤沥青的配比有关。焦油1软化煤沥青中焦油l占40 wt%,煤沥青占60wt%,而在焦油2软化煤沥青中焦油2占60 wt%,煤沥青仅占40 wt%,所以随着软化煤沥青添加比例的提高,前者对应的样品中碳含量的增加速度更快。焦油2的碳含量虽然较焦油1的高出0.26 wt%,但比煤沥青的碳含量低0.65 wt%,所以煤沥青比例对碳含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加热碳沥青氢元素含量随软化煤沥青加入比例的变化。
趋势见图2。在10wt%~25 wt% 比例范围内,随着软化煤沥青添加比例的增加,加热碳沥青的氢元素含量逐渐减少。软化煤沥青加入比例在10wt%~22wt% 之间时,焦油1加热碳沥青的数据与焦油2加热碳沥青的数据相互交错,且在相同软化煤沥青加入量的情况下,氢含量相差不大。这可能与焦油1、焦油2软化煤沥青的不同碳氢含量及其配比有关。曲线斜率的绝对值随着软化煤沥青比侧的增加逐渐增加,表明除了因为配比不同导致氢含量减少外,加热过程中轻组分损失加速了氢元素含量减少速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