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式英语热词现象剖析.docVIP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式英语热词现象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式英语热词现象剖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式英语热词现象剖析   摘 要: 中式英语热词发生于语言接触,又反过来促进了语言的交流与借鉴。它是社会、文化、心理、科技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语言借用,语码混合相互交织的产物,它以其自身的经济性、幽默性、表达的方便性得到了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认可,有效促进了语言的更新发展。   关键词:中式英语热词 语言接触 借用 语码混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95-0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演进,各国接触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相互交往的结果之一,便是语言上的接触及相互影响。较典型的例子便是“no zuo no die ”等这一系列汉英语法词汇混用的词语。不论在网络,还是现实生活中,它们已被大家所熟知,运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并辐射到其他词语。一些这类中式英语已进入美国俚语词典,得到了广泛关注。   但因此类现象最近才出现,对其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据目前能查到的资料,多是对一些流行语、网络热词的研究,对此方面,学术论文较多,专著中较权威的有徐朝晖《当代流行语研究》[1],但对象多是汉语流行语,而对中式英语热词的研究还较少见。对“no zuo no die” 的研究,语法方面仅有姚晶的《从“no zuo no die” 看“不X不X”构式》[2]。故本文便从这一语言现象为对象,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入手,在宏观方面对其做一个细致的探讨。   一、从中式英语热词的来源看语言接触的影响   英汉语的接触由来已久,从汉语吸收大量英语借词,如巴士(bus)、因特网(internet)、汉堡包(hamburg),到汉语构词词缀的仿用“-化(ization)”,如城市化(urbanization)、全球化(globalization)、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再到英语词首字母的借用,如CD(compact disk光盘)、DVD(digital video disk 数字化视频光盘)、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物价指数)、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等,可以看出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而汉语对英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传入西方,英语中便增添了silk、china、tea三个词。随着汉语和汉文化的广泛传播,具有中国代表性的事物,如麻将(mahjong)、茅台(maotai)、豆腐(tofu)等词也进入了英语词汇系统。   以上的语言接触的结果多是词汇方面,但随着语言接触越来越频繁,双方影响借用开始从词汇单方面的借用,到语法的借用,再到汉英语在词汇、语法方面的混用。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no zuo no die”这类,其他如:   ①Good good study ,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   ③You can you up (你能你上)   ④No can no bb(不能别叨叨)   ⑤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   ⑥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⑦geilivalbe(给力)   ⑧ungeilivable(不给力)   ⑨geilivement(给力点)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语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从自造英语单词,如“china、tea”一类,到将中文转换为英文的汉语语法式拼接,如①―⑥,再到中文拼音直接进入英文,如⑦,进而继续借用英语语法衍生出更多的词语,如⑧、⑨,英汉语相互借用的深度和广度开始多维发展。   ①―⑥都是借用英文中意义相对的词语,根据汉语语法,按照本来的汉语语序构成句子。⑦是将中文拼音直接加入到英文词汇中,再借用英文中“-able”所表示的能力意,将“geili”转化为一个表能力的英文形容词。⑧、⑨是在⑦的基础上,再借用英文中“un-”、“-ment”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赋之于“geili”否定和名词意。   在语言的纵向发展中,它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必然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横向地向别的语言借用一些它本来没有,而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它非有不可的词汇,于是就产生了诸如以上语言现象的词句。   二、中式英语热词产生的原因   1.语言内部因素   中式英语热词的产生,溯其根源,在于两种语言内部因素的作用。以“geilivable”为例,汉语中,“给力”为形容词,意为厉害、给劲、很好等。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一个与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