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为啥易挨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层干部为啥易挨骂   前几天,记者在西部某省和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进村调研农村养老问题时,被几户村民“围攻”了。   “还讲不讲公平”   山里的冬天干冷,阴了一上午也没下雪,直到太阳偏西才憋出一点雪粒。记者和这位乡镇党委书记从镇上出发,在山上开车绕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一个位置逼仄的村子。   下车后,记者正弯腰取设备,感到后面有人拽,回头一看是一位40多岁的大姐,人粗壮,脸上带着常年日晒形成的暗红色,嘴唇干焦。   “什么时候给俺家放贷款?”这位大姐直接冲我来了一句,语速很快,音调有些怼。   记者一愣:“大姐,我不是银行的,放什么贷款?”   “我知道你不是银行的,镇上的(干部)吧?!凭什么别人有,到我家就没了,还讲不讲公平!……”大姐有些激动,一只手抬起来作势要抓住记者的衣领。   记者不自觉地往后退了一步,拿眼睛一扫,只见那位镇党委书记站在几十米远的地方,盯着晾晒在木架子上的甜荞麦出神,一副“我不认识你”的样子。大姐的语速越来越快,正当记者手足无措的时候,村上的支书匆匆赶到,大姐立马调转火力,冲着支书骂了起来。村支书一开始还争辩几句,后来干脆不再回嘴,低下头只管抽烟。   记者在一边站了半天,才大概听明白了。原来,这位大姐一家4口人,3个劳动力在外打工,日子还可以,但去年底家里因病返贫,今年被认定为精准扶贫户。   以前的精准扶贫户除了享受精准扶贫政策以外,还有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政府贴息。这个精准扶贫贷款政策是省上2015年开始实施,到2016年全部发放完毕,今年精准扶贫贷款的政策没有了。乡镇和村上的干部多次讲解政策,但这家人一直想不通,在村上、乡镇上见到干部就反映。   趁着村支书顶在前面,记者得以脱身走访了几户特困老人。两个小时过去,回到车前一看,人更多了。镇党委书记说破嘴皮子,大家的回应就是6个字:“不公平”“不相信”。   政策变动导致挨骂   天擦黑了,雪越下越大,大家逐渐散去,镇党委书记和村支书被骂得一脸颓色。往回走的车上,记者和镇党委书记有了一番交谈。   “你们乡镇的干部经常挨骂吗?”“也不是,这个村是特困村,我和镇上的干部每周都要来入户,村民主动管饭。”   “那大家怎么不给你留点情面,说骂就骂?”记者问。   镇党委书记望着车窗外的秃山,过了一会答非所问地说:“其实大家都知道政策变了,但5万元是几年都挣不来的大钱……”   镇党委书记说,每每遇到这种导致“一样人两样对待”的政策变动,必然挨骂,基层干部挨的骂,一多半是由政策变动导致的。   记者忽然记起,2015年到另一个省份采访,和一位乡长实地调研易地搬迁扶贫,被多位村民追着反映搬迁补贴问题。当记者停下脚步拿出笔记本,村民呼啦围了上来,一致声讨乡镇领导和村上的干部处事不公。   村民反映,去年和今年乡上对村子进行分批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但只有第一批搬迁户补偿款是4万元,剩下的几批都只有2万多元。村民越想越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于是到处“要说法”,也越来越不给乡上和村上的干部好脸色,见了面搭个腔话里都带着刀子。   那位乡长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一脸苦笑。等村民说完了,乡长才走上前来,当着村民的面跟记者道出其中的原委。   原来,这个村由于居住分散,户多人多,加上很多村民对搬迁后的生产生活心里没底,迟迟下不了搬迁决心。于是乡上就先动员了村上最困难的几户,作为第一批搬下山,当个示范。2014年第一批搬迁户搬迁时,省国土厅有一个专项,对贫困户危房改造进行补贴,每户1.5万元,每个乡镇名额有限。乡上考虑到这个村子贫困程度深、搬迁任务重,就把名额集中使用到第一批搬迁户里了。   转过年这个专项没有了,但村民不相信是政策变动钱没了,都认定是乡上有钱不给,故意“看人下菜碟”,觉得背后有“黑幕”,拿到4万元补贴的肯定是“走了关系”。   “其实这个村家家户户穷富差不了多少钱,但补贴差了一万多,这事搁在谁头上都不容易接受,但乡上确实没办法,专项不用上面要追查,用了就要挨骂。”乡长说。   记者在下乡调研时,发现基层干部因政策变动挨骂的情况并不鲜见。许多县、乡、村的领导干部告诉记者,像精准扶贫这样的大战役,涉及的人数多,地区广,时间跨度大,地方的政策设计一定要长远,要有持续性,政策红利只可增不可减,一旦有中断或者取消,造成的基层矛盾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和工作推进。   少找理由,多反躬自省   眼下,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打满算还剩下2年时间,但有些地方还政策天天变、标准左右摆,耗虚功,瞎折腾,不是在发展致富产业、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而是从统计学上找捷径,日夜不停改数据、报材料,不仅让干部深陷其中,精准扶贫户也“见表色变”。   记者前段时间到一个贫困地区采访,有些包村干部告诉记者,因为上面政策经常变,上面一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