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从江污牙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述
贵州从江污牙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述
摘要: 通过对从江污牙钨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认为钨矿体产于黑色蚀变岩体下部具有强烈层间揉皱的灰、深灰、灰黑色石英千枚岩中,摩天岭花岗岩侵入活动为钨矿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其中含钨酸盐热液在变质岩中运移,当遇到其中的钙质成分时与其反应形成钨酸钙沉淀,后经蚀变改造,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而形成,属变质热液型钨矿床。
Abstract: By summing up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ngsten deposit in Wuya, Congjiang,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ungsten ore originates in the grey, dark grey, grey and black quartz-phyllite with strong interlayer crumple under the black alteration rock. Motianling granite intrusive activities provide material sources for tungsten ore forming. Tungstates containing thermal fluid migrate in metamorphic rocks. When it comes to calcium content, reaction will happen and form calcium Calcium tungstate deposition. And then after alteration transformation, metallogenic material is accumulated. It is a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mineral deposit.
关键词: 从江;钨矿;地质特征;物质来源
Key words: Congjiang;tungsten ore;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aterial sources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328-02
1 区域地质概况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过渡带(江南造山带)上摩天岭穹状背斜北端,是由晚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岩浆岩和混合岩组成的一个古隆起,其核部地层为中元古界四堡群尧等组、河村组以及侵入于其中的基性-超基性岩和中酸性花岗岩,其外围依次出露的则是新元古界下江群甲路组、乌叶组、番召组、清水江组和震旦系南沱组。区内断裂构造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系摩天岭穹状背斜形成后,垂直于背斜轴向的引张应力加强而成,分别为北东向逆断层和北西向正断层两组,属一共轭断层组。区内主要为侵入岩和变质岩,沉积岩不发育。其中花岗岩与W、Sn、Cu、Pb、Zn、Fe等矿产有关,它们呈环状分布于摩天岭花岗岩体的周围。在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有W、Sn矿化,离接触带稍远有Cu、Pb、Zn、Fe的矿床或矿点。
2 研究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及钻遇地层有中元古界四堡群河村组、新元古界下江群甲路组第一段、第二段和少量零星分布的第四系,缺失四堡群尧等组。由老到新分述如下:①河村组(Pt2h):灰、灰黄至灰绿色变质石英砂岩与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千枚岩不等厚互层,具清晰的条带状构造和复理式韵律。底部与花岗岩接触带上多具角岩化,岩石较坚硬,砂岩与千枚岩接触处多为沿千枚理方向分布的石英细脉和石英透镜体充填。岩石中见少量电气石和黑云母分布,局部见到微揉纹。本层受花岗岩侵入体接触面起伏的影响,厚度不稳定,南东较厚为152m,向北西和深部变薄直至尖灭。②甲路组第一段(Pt3j1):浅灰绿至灰色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千枚岩、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及绿泥石石英千枚岩,夹少量变质石英粉砂岩。岩石揉皱较强烈,具叠瓦状构造,见针状、放射状电气石和片状黑云母,断续见乳白色石英细脉和透镜体沿千枚理充填。该层具较强揉皱特征,其与下伏河村组为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385m。本层近底部为具强电气石化和黑云母化蚀变的灰、灰绿、深灰色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千枚岩,是区内白钨矿的主要含矿层位。③甲路组第二段(Pt3j2):区内甲路组第二段仅出露下部,岩性为浅灰至灰绿色钙质千枚岩、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及绢云母石英千枚岩。间夹变质石英砂岩透镜体。厚度40m。④第四系(Q):褐黄、土黄、紫红色?坡积粘土、亚粘土,其中夹大量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千枚岩转石及石英团块。厚度0~15m。
2.2 构造 污牙钨矿区内褶皱不发育,仅在变质岩中见到一些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