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剖析.docVIP

青海省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省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剖析

青海省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剖析   【摘 要】 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位于南昆仑构造带,于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中,大致顺层产出。矿床具有沉积、变质、后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多期次成矿特征。   【关键词】 滩间山群 断裂构造 成因类型   1 概况   达那亥公卡多金属矿区位于青海省共和县西北部, 鄂拉山北段,地势北高南缓,海拔高度一般在3900—4300m,属深切割高山区。矿体赋存于灰白色大理岩中,大致顺层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晰。矿体中Fe、Sn、Pb、Zn、Cu等多种元素共伴生,具有多期次的叠加成矿特征。   2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处于秦祁昆加里东造山系(Ⅰ)、东昆仑造山带(Ⅰ2)、祁漫塔格-都兰造山亚带(Ⅰ26),地层以中上奥陶系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海西期中、酸性侵入岩较为发育。   3 矿区地质   3.1 地层   出露地层主要有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下部为碎屑岩组(OST1)、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OST3);石炭系土尔根达坂组(Ct)和第四系。   3.1.1 滩间山群   主要岩性有板岩、变砂岩、变砾岩及大理岩,变质程度可达低绿片岩相。   下部碎屑岩组(OST1):仅于西部边缘出露。岩性单一,为灰绿色砂岩。东侧与大理岩呈断层接触。   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组(OST3):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南西部。由老至新可分为4个岩性段,段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一段(OST3-1):灰黄色砂岩,变余砂状结构,层状构造。在南东部零星出露。   二段(OST3-2):灰绿、灰黑色细粒变砂岩,具细粒变余砂状结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石英、长石等。倾向NW至NE,倾角30-50°。(见图1)   三段(OST3-3):灰黑色板岩夹细粒变砂岩,局部为灰黑色石英岩。呈向南东开口的弧形展布。   四段(OST3-4):灰白色大理岩夹铁矿层,粒状变晶结构,变余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少量绢云母。岩层呈开口南东的弧形展布,倾向由NW至NE,倾角30-50°。   3.1.2 石炭系土尔根达坂组(Ct)   于北东边部小片出露。岩性为灰黑色石英长石岩屑砂岩,局部偶见薄层泥炭层和含珊瑚蜓化石。与滩间山群呈断层接触,或被第四系覆盖。岩层大致向北倾斜。   3.1.3 第四系(Q)   分布在矿冲沟底和两侧,为晚更新世的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   3.2 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按展布方向分为NW、NE和近SN向三组。   3.2.1 NW向断裂   NW向断裂与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   F1断裂:位于矿区北部,断裂长度大于3km,走向270°-305°。断裂破碎带宽80-100m,主要充填碎裂状砂岩,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较强。其北东侧为灰绿色砂岩,南西侧为碎屑、碳酸盐岩,性质不明。   F3断裂:位于东北部,是哇洪山--温泉区域断裂的一部分,为区域性活动断层。出露长度大于2km,两端延至区外。破碎带宽度150-200m,产状240°∠60°,岩性以碎裂状花岗岩、砂岩为主,有花岗岩脉、重晶石及方解石网脉充填。局部地段有褐铁矿化、绿泥石化。断裂下盘为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上盘为石炭系土尔根达坂组灰黑色石英长石岩屑砂岩。   3.2.2 NE向断裂   F2断裂:位于矿区西部,断裂走向13°-20°,倾角近直立。NW盘为滩间山群下部灰绿色砂岩,SE盘为滩间山群上部大理岩。断裂多被厚重残坡积覆盖,局部可见近直立密集劈理带。   F7断裂:位于矿区东南部,断裂产状310°∠70°-76°。断裂面明显,破碎带宽1-2m,主要充填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断裂性质为张扭性。   3.2.3 SN向断裂   F4断裂:位于矿区中部,走向近南北,倾角近直立。断裂南段将灰绿色砂岩与灰黑色板岩夹细砂岩界线错断。断裂附近褐铁矿化发育。   F6断裂:位于矿区的西侧,产状102°∠76°。断面明显,破碎带宽2-3m,主要充填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褐铁矿化蚀变较强,并见有硅化、方铅矿化、碳酸盐化,局部有黄铁矿化、孔雀石化。断裂两盘为滩间山群灰黄色砂岩,断裂性质为张扭性。   3.3 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十分发育,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边缘,岩性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脉岩。   (1)二长花岗岩(J1ηγ)。侵位于滩间山群碎屑岩组中。岩石呈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斜长石、微斜长石、黑云母、石英等。   (2)钾长花岗岩(J1ξγ)。位于矿区东北部,与奥陶纪碎屑岩呈断层接触,与南部的二长花岗岩呈涌动接触或断层接触。岩石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斜长石、微斜长石、黑云母、石英等。   (3)脉岩。区内从基性到酸性脉岩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