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问题剖析
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问题剖析
摘要: 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问题是关系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实地调研,研究说明在移民安置中应将人理放在首位位置,建议建立以就业为先导的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模式。
Abstract: The resettlement problem in coal mining collapse area is an important topic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y. In this paper,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s that, in the resettlement, people oriented shall be put in the first place. The resettlement mode in coal mining collapse area with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e should be built.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WSR;安置问题;就业问题
Key words: coal mining collapse area;WSR;resettlement problem;employment problem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7-0249-02
0 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和供应基地。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储备结构决定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数量占资源型城市总量的近六成。至2013年全国约14万公顷塌陷区域需治理,直接涉及人口数达5400万[1]。虽然国家明文规定 “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但是因为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环境修复等实践中利益分配矛盾复杂,责任主体的界定和落实困难重重。
国内外诸多研究学者对这一难题进行分析:Michael M.Cernea(2002)[2]建立以风险、贫困和重建为评价标准的IRR模型。陈昱、陈银蓉(2011)通过研究发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土地流转补偿费用、家庭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比重和移民安置意愿的线性关系。[3]陈绍军(2010)提出建立投资项目与当地经济、社会的联动关系。刘海云、刘吉云(2009)建议建立各具地域特色的安置模式,使本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4]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可发现,学者们研究焦点主要是水库移民和工程移民等问题上,对于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这一影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殊移民群体的研究较少。
1 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的WSR分析
1.1 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问题分析 淮南矿区总面积1514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塌陷面积达204.6平方公里,矿区的地表房屋建筑已不再适宜人居,需外迁人数达28.7万人。近年中国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煤炭经济下行加剧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项目的难度。采煤塌陷区居民因邻矿而居,多数为煤矿企业工人或相关服务业从业者,煤企效益下滑和采煤塌陷使其收入锐减且面临失地、失业双重窘境。而区域内非煤企业少,就业吸纳能力弱,塌陷区居民自身又存在缺乏职业技能和学历低等问题,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就一批无地可种、无房可居、无稳定收入来源、无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殊复杂的困难群体。至2013年,我国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城市低保人数达150多万。这一困难群体的数量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和煤炭经济的下滑将会不断加大,政府和社会必须对其贫困情况高度重视。
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表现出强制性和补偿性的特点。它的强制性包含环境强制和政府强制,塌陷区域内环境逐年恶化,生态功能丧失,“雨天有家不敢回,晴天黄土一身灰”逼迫塌陷区居民不得不外迁。由于采煤塌陷区外迁居民受到土地塌陷、房屋损毁、就业困难、收入降低四重困境威胁,国家在住房安置政策制定中凸显补偿性。淮南市自2009年始实行按家庭常住人口数量补偿每人28平方米住房面积的移民安置政策,外迁的农村富裕家庭利益有损失。在强制性外迁的要求下,如何运用好补偿政策促使移民安置工程顺利进行是门学问。
采煤塌陷区移民安置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移民结束并不代表安置工作的完结。外迁后面临的全新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生产条件、风俗习惯都要求移民群体去适应。在调研中发现,即使被给予合理补偿和安置,但移民还是难忘失去土地的遗憾,这种遗憾情绪和农民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容易催生抵触和不满。李松、秦元春(2013)的研究表明,约59%的村民对于进驻淮南矿区安置社区的归属感不强。[5]如何转变移民思想、加快塌陷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