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向增发没有“保险带”
明年央行出台类似2009年比较激进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在稳健基调下的货币政策实际操作将呈现中性偏松的特点,对稳增长将予以更多的倾斜和重视。
在A股市场上,定向增发一向披着神秘的外衣,因为有资格参与者“非富即贵”,且与上市公司高管有着亲密接触,应该是有着内幕消息的关系户。换言之,参与定向增发必赚无疑。
但是,且慢!在如今跌跌不休的市道下,定向增发股也未能幸免,一时间,破增、未增先破、增发取消等等,哀鸿遍野。残酷的现实告诉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一切未有定数,即使参与定向增发也会亏损累累。
定向增发盛宴不再
今年上半年,参与定向增发的收益远远跑赢大盘,然而进入三季度,形势急转直下。在市场凌厉的下跌当中,定增股也随之出现了大面积的“破增”。“ 市场下跌确实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从三季度开始,参与定增的私募产品几乎是全军覆没。最大的亏损甚至超过40%。”一家长期从事定向增发投资的私募基金高管无奈地说。
由于市场长期跌跌不休,多家拟增发上市公司的现价已低于增发价。为求顺利增发,近期不少公司下调发行价。相比之下,已完成增发的公司是幸运的,但也面临着“破增”的重压。来自Wind的统计,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共有162家公司完成了定向增发,募资总额达2785.42亿元。其中100家公司复权后的二级市场价格跌破定向增发价,“破增”比例高达62%。
“破增”率最高的5个行业分别是钢铁、交通运输、建筑建材、电子及有色金属,这些行业今年以来的跌幅普遍名列前茅。其中,钢铁行业仅华菱钢铁(000932)这1家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且“破增”,“破增”率达100%。交通运输行业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有8家,其中7家“破增”,“破增”率达87.5%。而建筑建材、电子及有色金属的定增“破增”率均在60%~70%之间。
“破增”幅度最大的公司是华菱钢铁,今年3月,以5.57元定向增发,如今股价只有2.80元左右,跌幅达47%;其次是穗恒运A,该公司于今年5月以15.53元的发行价向6家机构定向增发了约7602万股,至12月19日,股价跌至7.7元,即使复权后仍折价达45%;此外,星湖科技的破增幅度也在四成以上。
另据统计,今年三、四季度共有39家公司定向增发的股票面临解禁,其中25家亏损,占比64%。截至12月19日,三季度进入解禁期的项目中,账面亏损(解禁当天收盘价跌破增发价)最大的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太原重工41.06%,凌云股份40.19%,瑞贝卡37.18%,华孚色纺33.10%,中国国航29.04%。可谓是相当惨重的亏损。
定增类产品全军覆没
越来越多的定向增发股加入“破增”行列,投资者的幸福时光逐渐远去,而不得不进入艰难时光。在下跌的市场中,除了坐以待毙,投资者几乎无计可施,尤其是一些以参与定向增发为主导的相关集合类产品。例如,12月底即将解禁的太原重工,目前股价已经跌破增发价超过45%,而其参与者包括 方正证券 、兴业全球基金旗下8只基金、 易方达基金 旗下3只基金、 宏源证券 、常州投资和 中信证券 ,这些机构投资者如今也面临累累亏损。而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目前市面上有公开信息可查的定向增发产品为51只,剔除还未建仓完毕的产品,剩余34只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8.94%。
由于定向增发对资金“门槛”要求相当高,且锁定期长达1年,大多数投资于定向增发的产品都是高仓位甚至满仓操作,一旦遇到市场下行,既无法抛出股票以平稳“过冬”,又没有多余资金在二级市场补仓,只能坐以待毙。
除了主动管理的定向增发策略外,一些机构开创了定向增发的类指数化的投资手法,它们试图通过覆盖大量定增项目的平均化投资来避免单个项目触雷,但这种真正的指数化投资很难达到。定增投资单个项目动辄需要上亿元资金,如果还要平均化投资于多个项目,对某个定增类产品来说,资金量跟不上,尤其是在熊市中,与股市相关产品的发行本身就存在问题。因此,定向增发的类指数化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理想。
“僧多粥少”挤压定增利润
定向增发近年来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一级半市场”。而这个一级半市场却有着相对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级市场,股票何时上市,能不能上市,以及即使上市了,过了锁定期后,股价表现如何都是一个需要漫长等待的未知数,而相对二级市场,定向增发能够取得一定折扣,也就多了一层“安全垫”。因此,正是出于对定向增发的看好,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
2006年定向增发刚出台时,公募基金和少数私募基金等是定增市场的主要参与对象,但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新面孔在定增市场上层出不穷,这其间包括近年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私募,以及券商和基金专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