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遵义红色音乐文化面貌初析
遵义红色音乐文化面貌初析
【摘 要】1935年1月,红军入驻黔北重镇――遵义,根据党中央政治局的指示,在这里迅速创立新苏区,随之,红军在这里展开了一系列的文化宣传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浙江大学内迁,于1940年抵达遵义,在这里办学七年;1946年,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音乐社团――山歌社,将遵义作为主要联络点,进行了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这三支主要的音乐文化力量,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结合,在遵义呈现出怎样的红色音乐文化面貌,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
【关键词】红色歌谣;红军灯;话剧;歌剧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3-0090-02
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迅速突破乌江,夺取遵义,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苏区根据地。总政治部进一步指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极大地发动当地群众的斗争,来配合红军决战的胜利,造成迅速创立新苏区的顺利环境。1935年1月,红军来到遵义,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宣传活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浙江大学师生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坚持办学七年,给遵义当地的音乐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946年,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音乐社团――山歌社,在学员复员期间(1946年5月―1947年3月),山歌社理事之一潘名挥回遵义老家成立了“山歌社遵义分社”,主要音乐活动是音乐函授以及普及音乐教育。
这三支主要的音乐文化力量使遵义本地音乐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将从红色歌谣、新闻灯、话剧和歌剧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红色歌谣
遵义的民间歌谣种类繁多,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传说歌、儿歌、时政歌等,其中,时政歌里有较多红色歌谣,大体可分为群众集体创作,红军宣传、教唱和音乐工作者创作三大类。
(一)群众集体创作
群众创作的红色歌谣内容丰富:有歌颂红军打倒土豪,救济贫苦百姓的,如“红军红军,黑夜明灯,赶走黑暗,照亮人心。红军红军,人民救星,打倒土豪,百姓翻身。”[1]有对红军表达热爱之情的,如“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穷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去把魔鬼全消灭,穷人翻身享天平。”[2]有表述红军革命具体事件的,如“民国二十三,红军要入川。达到黄陂洞,退到熊窝滩。处死黄正平,气死周厚安。”[3]还有夸耀红军机智勇敢的,如“千重山,万重山,红军冲过娄山关,吓的白军丧了胆,扔落两支枪。”[4]
(二)红军宣传、教唱
红军在进入遵义后,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明白共产党的主张,粉碎国民党的谣言,用歌声宣传:“红军纪律严明,行动听命令,不敢胡乱混,打土豪要归功公,工农的东西不拿分文。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失要赔钱。解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5]红军进入遵义,在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之前,“红军之友社”的成员和贺子珍、李伯钊、阚世英等女红军在会场上教大家唱革命歌曲:“我们的祖国就是苏维埃,五年计划三年成,伟大胜利……红色战士好英勇,消灭敌人几十军,俘虏万余敌,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6]红军在遵义境内经常教唱的歌曲是《红军纪律歌》:“英勇的红色指战员们,百倍紧张起来啊,提高红军铁的纪律,保证战争的胜利,保证战争的胜利。军纪军风战场纪律,平时好坏关系战时胜利。一桩一件一时一刻,严格遵守莫忘记。”[7]红军在遵义境内教唱的革命歌曲流传至今的有《上去前线去》、《红军歌》、《粉碎国民党乌龟壳》、《歌颂中国共产党》、《武装暴动歌》、《亲爱的工农兵》、《共产儿童团歌》、《红军野战歌》、《少年先锋队歌》、《步哨歌》、《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等。
(三)专业创作
红色歌谣不仅有群众创作、红军教唱,还有自创的歌曲。红军文艺工作者莫休在遵义创作了《再占遵义歌》:“遵义城边的,决战我们胜利了,打得烟鬼王家烈烟枪丢掉。”[8]遵义铁匠蒋锡臣编唱《建立苏维埃》:“甲戌年,红军来,建立中华苏维埃,穷人翻身把权掌,专打豪绅和老财。”[9]值得注意的还有创作的红色儿童歌曲,音乐工作者陈福桐编的儿童歌谣:“天上几颗心,地下几座城。鬼子占我多少地?鬼子杀我多少人?小朋友,要记清。报仇雪恨,打走东洋兵。孩子不要哭,爸爸打日本。回头来,打胜仗,给你买块糕哟喂。”[10]
二、新闻灯
花灯是遵义城乡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贵州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遵义花灯的产生受中原和荆楚、巴蜀文化的影响,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艺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花灯多在农闲、逢年过节时表演,多叙事,说唱因素较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