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蜡染艺术浅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蜡染艺术浅述

贵州蜡染艺术浅述   内容提要:在贵州省黔东南、安顺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着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蜡染。它的制作工艺、造型特点、题材及色彩有着神奇而独特之处,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蜡染艺术 工艺制作 造型规律 色彩   中图分类号:J5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8)04-74-76      贵州省的黔东南、安顺一带,居住着苗族、布依族、水族、倬家等少数民族,他们与其它各兄弟民族间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共同劳动生活,长期共存,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他们以十几家或几十家分散居住在开阔的山间平坝或交通较方便的地方,形成一些村寨。在长期的山地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其中蜡染是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染织技术,成为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一、蜡染的起源      蜡染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手工民间传统纺织绘染艺术,古时称蜡缬,与纹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术。它起源于秦汉,发展于隋唐时期,宋以后在西北中原失传。随着苗族大迁徒后和布依族汇合转入西南最后在贵州广为流传。从我国的染织技术开创时,蜡染就成为最古老的手工艺,成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在新疆、敦煌莫高窟等地都有出土。蜡染工艺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是由于贵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其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能保持一个独立的文化场境,从而将固有的艺术形态以集体认同的方式传承下来。由于历史、地理、经济以及生活习俗等其它因素的影响,蜡染手工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留存于民间,而且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继续传承着。      二、蜡染的制作工艺过程      蜡染制作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四种:1、民间自织的白土布(也有机织白布棉绸等);2、蜂蜡(或白蜡);3、靛蓝(一种天然植物染料);4、蜡刀(自制的钢刀或铜刀)。有了上述四种蜡染制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民间艺人就可以得心应手地绘制蜡染布了。   我们经常可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妇女将白布平铺在木板、石桌甚至膝盖上,将蜂蜡放在金属小碗、盆中,用炭火、糠壳火或小电炉将蜡融化,让其始终将蜡处于液体状态,然后用蜡刀蘸蜡,在布上进行绘制,绘制好的蜡布块集中起来一起浸泡在放有靛蓝的染缸里,一般需要约一周时间。在将蜡布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会因折叠,碰撞而损裂,靛蓝染料也会浸染进去,于是产生了被称之为“冰纹”的特殊效果。“冰纹”是偶然出现的,不是预先设计的,它使蜡染图案层次丰富、自然别致,别有一番韵味。浸染过后的蜡布片,进行冲洗过后,用沸水去蜡,再漂洗后,布上就会出现蓝白分明的图案来。      三、蜡染的种类      目前在贵州的蜡染,大致可分为三类:   1、少数民族妇女自己绘制的蜡染布,基本用于自己生活用品,如衣服、裙子、围腰、头巾、枕巾、背包、背孩子的背带、绑腿等,蜡染制品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   2、由于少数民族妇女的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很难满足市场爱好蜡染制品者的需求,蜡染厂、蜡染作坊的出现面向市场生产出成批的蜡染制品满足了人们对蜡染制品的需求。   3、艺术院校染织专业的师生,以及一些民间绘制蜡染图案的能手,创作、绘制出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   蜡染这种集民间自用、市场普及、艺术创作一体多元、复杂的现象,在艺术界是不多见的。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相互影响、争奇斗艳。      四、贵州蜡染图案的造型规律      1、适形造形是贵州蜡染图案的一大特色。   贵州蜡染图案在适形造形的成功,让人惊叹不已。所谓适形造型,就是在主题图形出现之后,在“剩余”的二维“空余”里,依据剩余“空余”形的引导、许可性,设计新的图形。在贵州蜡染图案中,各种形之间相互适应、相互穿插,随形而设计的图形饱满而又富有创意。黔东南丹寨的蜡染图形,就是极好的随形造形的典范。丹寨苗族妇女在农闲之时,在村头、小溪,吊角楼下,三五成群地在点蜡花,由经验丰富的妇女将大小各异的布平放,铜蜡刀蘸蜡液,直接往布上画图形,布上根本没有预先设计好的布局,她们任意绘制图形,在一个图形出现之后,于第一图形空出的“空白”画第二个图形;在第二个图形出现之后,又在剩余的“空白”画第三个图形……剩余后的“空白”都是一些新出现的不规则的局布,这个新的空白局布给苗族妇女设计新形带来了难度,但也给她们的创作带来了想象空间,根据新出现的空白局布,设计出新的图案,有时会打乱她们原来的一些设想,但她们总能给不同的空白,填上合适的图形。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创作方法使蜡染图案既生动又结构合理。   2、贵州蜡染图形里巧妙的心理空间表达。   贵州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