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派内画产业化剖析
鲁派内画产业化剖析
[摘要]鲁派内画历经百年沧桑,独成一派,形成了题材广泛、笔法细腻、气势宏伟的独有特色。时至今日,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现代文化经济强烈冲击的大潮下,鲁派内画在市场中日陷困境、步履维艰。因此,从保护鲁派内画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产业化手段,强化核心竞争力,建构特色文化品牌,找寻文化产业发展与工艺品传承的最佳结合点,是当务之急。同时,希望以此为鉴,能够对其它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鲁派内画;文化产业;产业化;鼻烟壶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1)03-0116-03
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如不加以保护,有些传统手工艺术有可能消亡。虽然从某个角度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与其艺术性的保护和传承有一定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不是对抗性质的。产业化运作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就一定能够成为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以内画鼻烟壶为代表的内画手工艺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纵观现有研究,缺陷主要有:一是主题集中于内画历史、艺术和收藏研究,对其现状和前途关注不够;二是地域集中于冀派内画,京、鲁、粤三派研究很少。有鉴于此,本文拟在简述内画历史的基础上,分析鲁派内画市场现状,探讨其产业化的困境与对策。
一
鼻烟壶大约在17世纪随鼻烟传入中国。据说,乾嘉年间,当吸服者用竹签刮取玻璃鼻烟壶内壁残留鼻烟时,看到刮刻划出的痕迹,别具韵味,因而受到启发,于是用竹笔蘸墨施彩,在壶之内壁作画,是为内画鼻烟壶。内画鼻烟壶的出现,标志着内画艺术的诞生。嘉、道以降,直至民国初年,吸服鼻烟之风盛行,高品质的内画鼻烟壶为各界所追捧,盛极一时。此后,鼻烟为纸烟取代,吸服之风日衰,内画鼻烟壶丧失其原来的实用盛器功能,从而仅仅流为一门艺术。
内画经过200余年的发展,形成京、鲁、冀、粤四大流派。大约1880年代,博山画师毕荣九将内画艺术带回家乡,经过画师们细心钻研,反复琢磨,终于掌握了内画技术。他们结合博山地方艺术尤其是陶瓷艺术的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为鲁派内画。百余年来,鲁派内画几经起落,清末到抗战前,鲁派内画经历了第一个鼎盛时期;抗战时期,艺人四散,内画艺术一度中断;解放后因政府提倡,博山老艺人张文堂、薛京万重整旧业,鲁派内画迎来第二个鼎盛时期;“文革”期间,内画严重政治标签化,艺术性受到损害,市场亦极度萧条;改革开放以来,内画获得较快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李克昌、张广庆、孙即杰、文向君等内画大师的引领下,鲁派内画进入第三个鼎盛期。
鲁派内画形成后,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风格。概括起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色料名贵,品种繁多。博山冶炼五色琉璃,品种多样,清末已有各种色料不下70余种,其中名贵品种有映青、金红、铺丝、珐琅、鸡肝石等,用这些色料制成圆、扁、方、长、棱、梯、椭和拟物等型状的鼻烟壶,精美绝伦。
第二,线条流畅,构图丰满。在鲁派内画发展过程中,薛京万的两项发明作用重大:一是他率先采用陶瓷颜料色彩内画烤花工艺,将内画颜色由水色改为瓷色,经加热固定,解决了内画遗水褪色问题;--是首创内画毛笔。浓淡兼施,粗细自如,容易发挥国画的传统技法,使画面千姿百态,生动活泼。
第三,特色明显,求新求变。早期鲁派内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与博山其它行业(如陶瓷彩绘、铺丝画)艺术风格相似的特点。中期主要是仕女图以及《三国》、《水浒》等“刀马人”传统戏剧故事图画,粗犷豪迈、风格泼辣。改革开放以来李克昌等人将西方绘画元素引入内画鼻烟壶,李彬昌等人倡导“新文人画”,追求一种能够与中国传统文人画血脉相传又具有当代意义的民族艺术形式。
第四,名师辈出,佳作众多。解放前出现了毕荣九、孙坦普、薛向都等民间工艺大师,创作了一大批杰作。解放后在薛京万、张文堂等人的培养下,出现了李克昌、张广庆、张广忠、文向君等大师,其作品各有千秋。
二
解放前鲁派内画如同京、冀、粤三派一样,均是家庭作坊,个体作业,独自销售。其时,鲁派内画名师不足十人,所以产品虽然精美,价格虽然不菲,但是因为数量较少,对当地经济和百姓生活影响较为有限。
1951年公有制企业“博山美术琉璃厂”成立后,张文堂、薛京万等老艺人在厂内招收门徒,传授内画技艺,恢复生产。改革开放前30年,内画虽然纳入现代化工厂生产,走的是精品路线,但是规模有限,仍旧没有太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以博山美术琉璃厂为核心的鲁派内画获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8年底,博山拥有各类琉璃生产及配套企业15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企业均涉及内画生产。
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派内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