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认知理论对教学启示
元认知理论对教学启示
摘 要: 现代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元认知理论被认为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理论基础,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学过程。元认知理论根植于学校教育,服务、指导于教学,不仅需要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探讨元认知与主体性和有效学习的关系,而且需要从教育者的角度探讨元认知与有效教学的关系。元认知理论的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元认知理论 教学 意义
一、引言
元认知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1970年提出的。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的实质是“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1]。起初元认知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纯认知领域,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倡导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其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地植根于学校实践,主要表现在对元认知的组成成分、元认知的能力差异、元认知与问题解决、元认知与动机、元认知与学业成绩、学业不良与元认知训练等方面的研究。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三者是一个互动的统一体,共同实现对认知活动的监控、反馈和调节。在实际的认知活动过程中表现为学生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灵活选择各种策略,监控认知活动的进程,不断获取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坚持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元认知的提出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研究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把握学生学习的实质,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个体智力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效率,因此教学中注重学生元认知能力开发,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对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元认知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1)运用元认知知识进行教学,即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思考。(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教学是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学生的学,还包括教师的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因此,元认知理论根植于学校教育,服务、指导于教学,其研究不仅需要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探讨元认知与主体性和有效学习的关系,而且需要从教育者的角度探讨元认知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二、教学背景下的元认知理论
在有关元认知的国内研究者中,有学者主张二成分法(杜晓新,1992;程素萍,1996),也有学者主张三成分法(董奇,1987;杜晓新,1999;汪玲,2000),三成分法是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汪玲、郭德俊(2000)[2]在综合Flavell和Brown两人观点的基础上,主张元认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由于元认知知识为调节活动提供基本的知识背景,元认知体验是调解活动得以进行的中介,元认知技能是个体进行调节活动必备的根本条件,因此,三分法更合理[3]。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教学的元认知能力包括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三个方面,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在课堂教学背景下具体表现如下。
1.元认知知识
教师对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因素的认识。主要包括有关个体的知识、有关任务的知识和有关策略的知识。有关个体的知识包括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知识,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自身的认知特点、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认识,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发展趋势、认知发展水平、个体的认知差异等方面的知识;有关任务的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的特点、结构的认识,具体教学材料的长度、结构性、逻辑性等特点,以及材料的呈现方式、呈现顺序对学生认知结果影响的认识等;有关策略的知识,主要是各种认知策略及认知策略的应用条件和有效性。
2.元认知体验
教师教学的元认知体验即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判断与感受,包含感知、思维、言语等多方面的体验。
3.元认知技能
元认知技能主要包括:制订计划;实际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因此,在教学情境中元认知技能主要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并通过监察、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修正。
三、元认知理论的教学
Alice F.Artzt与Eleanor Armour-Thomas提出了一种教师的元认知框架,该框架包括教学的三个阶段:课前(计划)、课堂中互相作用(监控和调节)及课后(评估与修正),尽管该框架是在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我认为该框架适用于所有学科。[4]
1.课前阶段
课前计划是课堂的起始环节,课堂计划对一节课的意义不仅是课堂内容的具体安排,而且是整个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