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我国中医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直肠癌的中医护理 汇报人:肖海荣 查房目标与重点 1 基本概念 2 辩证分型 3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4 健康指导 基本概念 肠癌是由于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引起的,以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传导失司为基本病机,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概况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 分类 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 多发群体 40岁~50岁、男女之比为2~3:1 高发地区 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九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常见因素 S O W T 生活方式 外感湿热久居湿地,外感湿邪,导致水湿困脾,脾失健运,则内外之水湿日久不去,可引发本病 饮食因素 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酒酪之晶,或过食生冷,或暴饮暴食,均可损伤脾胃,滋生水湿,水湿不去化热而下迫大肠,与肠中之糟粕交阻搏击或日久成毒,损伤肠络而演化为本病 心理因素 情志所伤所愿不遂,肝气郁结,肝木太过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合邪,下迫大肠,也可诱生本病。 疾病因素 正气亏虚先天不足或年高体虚之人,脾虚肾亏。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与水湿的运化也有密切的关系,两脏虚损,导致水湿内停,日久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晚期体征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肝大 腹水 黄疸 盆腔内肿块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贫血及慢性毒素吸收症状 因慢性失血,毒素吸收及营养不良而出现贫血、消瘦、无力及体重减轻。晚期病人有水肿、肝大、腹水、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现象 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 为癌肿坏死形成溃疡及继发感染的结果。因毒素刺激结肠产生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或减少,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排便前可有腹部绞痛,便后缓解 腹部肿块、肠梗阻和肠穿孔 一般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表面呈结节状 腹痛及消化道激惹症状 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腹部不适,如腹部隐痛、右侧腹饱胀、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 临床检查 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 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 镜检可发现癌肿,观察其大小、位置及局部浸润范围 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 适用于急性肠梗阻的病例,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腹部平片 可见癌肿部位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黏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 钡剂灌肠 辩证分型 辩证分型 气血两亏证 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肝肾阴虚证 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痰湿内停证 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瘀毒内结症 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脾肾阳虚证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腹胀 腹痛 腹泻 01 02 04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 等穴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2、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5、遵医嘱予中药外敷。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关内、足三里等。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粘液血便 便秘 01 02 04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4、遵医嘱予中药保留灌肠。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大横、腹衰、足三里等,气虚者加取关元、气海等穴。3、遵医嘱艾灸,取关元、神阙、气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4、遵医嘱耳穴压贴,取便秘点、大肠、内分泌等穴。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 01 02 03 生活起居 饮食指导 情志调理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根据您的需要自由拉伸文本框大小 生活起居 01 02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