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复合型生物破乳剂的开发及其对原油采出液破乳效能研究-微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

复合型生物破乳剂的开发及其对原油采出液破乳效能研究-微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合型生物破乳剂的开发及其对原油采出液破乳效能研究-微生物学专业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 I - 摘 要 随着大庆油田不断加大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研究力度,增大原油的开采储 量,使得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乳化程度以及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从而给采 出污水处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因此,开发出对乳状液破乳效果较好、 适应性强、环境友好、成本较低的生物破乳剂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 然而目前对生物破乳剂活性物质产量的人工调控难以控制导致破乳能力不稳 定、破乳效率不高成为了其无法大规模生产应用的根本原因。 本文对具有破乳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及破乳活性进行研究,摸索 出破乳菌最佳培养条件,明确环境因素对其破乳效能的影响,并对该破乳菌株 破乳途径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两种不同破乳活性成分的破乳优势菌株的复合培 养,探讨菌株复合培养对破乳活性的提升;进一步考察复合型生物破乳剂是否 在实际应用占有优势,与化学破乳剂进行比较,并进行现场试验。 对影响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破乳活性及生长的培养和环境条件进行考查。确 定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是 25℃、摇床转数 140r/min、培养pH 7、投加 量 6%、培养时间 20h;碳源为葡萄糖 10g单一碳源,氮源为NH4 NO 3 与酵母膏 的混合氮源;5mL的O/W模型乳状液中全培养液加入量 4mL破乳活性最高;枯 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乳状液温度 45℃-70℃、pH 7 时 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破乳活性最高,排油率达 50%以上;在对枯草芽孢杆菌 破乳途径研究中,证实枯草芽孢杆菌是利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破乳。 将实验室筛选出的一株高效破乳菌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编号 XH-1 与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在投加量 2.5mL、48h 的排油率 100%;正交 试验获得较高破乳活性的最佳配比:XH-1 菌接菌量 3.5%、枯草芽孢杆菌接菌 量 2%、培养基 pH 8、摇床转数 140r/min、培养温度 30℃。复合型生物破乳剂 在乳状液 pH 3-6 具有较高的破乳活性;乳状液温度在 20℃~120℃有较好的适应 性,适用于不同季节地区油田原油采出液的破乳;利用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对 复合型生物破乳剂与化学破乳剂的破乳活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中得到复合型生 物破乳剂对原油采出液的脱水效果达 80%;复合型生物破乳剂对含有表面活性 剂、聚合物以及碱的原油采出液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最高排油率达 70%。由此 证明该复合型生物破乳剂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前景。 关键词 生物破乳剂;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型生物破乳剂;破乳活性 - - II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es on ternary compound flooding technology, the output fluid is highly emusified with stability which brings big problems in dealing with the waste water. The present Researches on microbial de-emulsifiers mainly focu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roducts with high de-emulsification activity, adaptability, environment-friendly property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The uncontrolled productivity of microbial de-emulsification substances resulted in its unstable and low de-emulsification ability. All these were affirmed to be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imited its large scale production. In this articl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and de-emulsification ability of Bacillus subtilis were discuss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optimize fermentation factors, clarify environmental factors effecting de-emulsification activity and ana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