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言诗类型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玄言诗类型研究

玄言诗类型研究   摘 要:具有浓厚说理特征的魏晋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它不同于任何一个时期的诗歌。这种思辨的理趣也体现了魏晋文人生气、自然的性情以及对宇宙的深情。由于与占统治地位的儒家诗教观相背离,玄言诗的价值一直被忽略。本文主要从纯粹谈玄、以景悟理、以景体玄三个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玄言诗的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玄言诗;类型;以景悟理   作者简介:王蕾(199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青海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2   为了掌握和更好地研究玄言诗,首先对玄言诗的概念进行一个溯源。“玄”字最早出现在《老子》首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书中也有与“玄”有关的概念,比如:“玄鉴”、“玄通”、“玄德等。可见“玄”在《老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庄子》对“玄”也十分重视,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玄”的思想。而玄言诗就是以谈“三玄”为核心的诗歌,或是宣扬道家思想的诗歌。老庄的思想注重抽象思辨,而魏晋文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承接了这种哲学的思想并且发展,后人于是将这一哲学思潮称之为“玄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玄言诗“率多浮浅”,“溺乎玄风,嗤笑拘务之志,崇盛忘之谈”,玄言诗沉溺在老庄玄学的风气之中,讥笑入世从政的抱负,崇尚脱离世俗的清谈。刘勰是从社会教化的角度来批评的。钟嵘从审美的角度认为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钟嵘所极力推崇的是“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诗品序》)。虽然他们对玄言诗的评价不高,但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不管好与坏玄言诗也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把玄言诗分为纯粹谈玄、以景悟理、以景体玄三个类型依次来说明其意义及影响。   一、纯粹谈玄   所谓纯粹谈玄,就是在诗歌创作中对《易》、《老》、《庄》“ 三玄”中的思想(或佛教义理、道教教义)或术语、概念加以简单援引或陈述。这类简单谈玄的玄言诗,表现了魏晋文人以一种新的眼光看世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主题。   王羲之的《兰亭诗》:“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困。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暮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心情非常舒畅。仰望着一望无际的碧空,俯瞰着悠悠绿水,在包罗万象的宇宙中,自然万物显示着生存法则,诗人不禁发出慨叹:神奇?ゴ蟮脑煳镏?主真是公平啊,世间万物无不和谐共存!这与《老子》: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 覆之养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道家思想相同 。虽然万物参差不齐,但置身其中永保新鲜与好奇,表现了诗人博爱群品,钟情万物。   由于玄学本身有着非常丰富和深厚的内涵,并且其中蕴含着抽象思维和概括性,这也就激励诗人去探索事物内在的道理,使诗歌的内容丰富、意韵悠远 。但这种抽象的说理,只是在诗的躯壳 里装入玄理,将诗歌变成对《老》《庄》的枯燥注疏,就没有了诗之所以为诗的最重要的东西,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二、以景悟理   玄言诗中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以景悟理类,这类诗主要是先写景,然后表现一种玄理。虽然这类诗中很多都是描写山水,但这里的山水描写目的和艺术水平是不同于山水诗的,而是被当作抽象的玄理象征来看的,作者的主体情感还未与山水景物达到真正的融合。这些对山水的描写能在客观上极大地激发对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这种热情势必会使他们注重修辞,对景物进行润饰,也为山水诗的创作进行不自觉地尝试。   比如:孙绰的《秋日》:“萧萧仲秋月,飚唳风云高。山居感应变,远客兴长谣。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路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澹然 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仲秋时节,万木萧条,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与荒凉,比喻人生短促。玄学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要想达到至静至虚就要认真体悟凝思专注。作者以一种澄怀明 心的态度来体悟自然,抒发了作者逍遥林野的感叹。最后两句运用《庄子?秋水》中的“庄子濠上观鱼”的典故,玄味颇深。   还有“?a筒为我养,逍遥使我闲。寥亮心神莹,含虚映自然”(支遁《咏怀诗》)表现了诗人逍遥自适,纯任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要探寻宇宙的真谛,就必须摆脱一切世俗,遨游于至大至空的真理之中,从而达到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   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辫已忘言。”也是以景悟理的经典之作。只要“心远”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世喧嚣所打扰,最让人脍炙人口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生活哲学。这种朴素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