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下滴灌对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草业科学专业论文.docx

地下滴灌对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草业科学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滴灌对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草业科学专业论文

I I 地下滴灌对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 摘 要 本试验为了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效益,把地下滴灌引入苜蓿种子生产试验,通过对地下地滴灌 的水盐分布、苜蓿生长特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地下滴灌应用于苜蓿种子生产的可行性 和效果。初步确定了制种苜蓿田的地下滴灌灌溉制度。 试验采用了 60 cm 等行距与 40× 80 cm 宽窄行播种方式,滴灌带分别按 60 cm 逐行行间铺设(T1)、 60 cm 隔行行间铺设(T2)和 40× 80 cm 窄行行间铺设(T3)。设置 W1、W2、W3 三个灌水定额,使灌后 土壤含水量分别达田间持水量的 65~80%(W1)、50~65%(W2)、35~50%(W3)。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地下滴灌条件下,各灌水定额水分分布特征:W1 水量下,水平方向上,表层(0~10 cm)和第 四层(30~40 cm)的湿润半径均为 40 cm,第二层(10~20 cm)和第三层(20~30 cm)的湿润半径均为 50 cm;垂直方向,湿润峰向上可运动到地表(0 cm),向下达地面以下 40 cm。W2 水量下,水平方向上, 表层的湿润半径为 30 cm,第二层的湿润峰半径为 50 cm,第三层的湿润半径为 40 cm,第四层的湿 润半径为 20 cm;垂直方向,湿润峰向上可运动到地表,向下可达地面以下 40 cm 处。W3 水量下, 水平方向上,表层和第四层的湿润半径不到 10 cm,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湿润半径均为 20 cm;垂直方 向上湿润峰向上可运动到地表,向下运动到 30 cm 处。 2. 地下滴灌条件下,形成与湿润体形状、大小相似的椭球型脱盐区。在 W1 水量下,脱盐区水 平半径为 50 cm,垂直半径为 15 cm;在 W2 水量下,水平半径为 30 cm,垂直半径为 15 cm;在 W3 水量下,水平半径为 20 cm,垂直半径为 15 cm。 3. T3W1(40× 80 cm 宽窄行种植,窄行铺设滴灌带)的种子产量最高为 909.62 kg/hm2,明显高于对 照的种子产量(611.39 kg/hm2)(P0.01),表明地下滴灌应用于苜蓿种子生产能够达到增产的效果。 4. 地下滴灌条件下,苜蓿根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均呈明显增加趋势。 5. 花序数/枝条(x2)、豆荚数/花序(x3)、籽粒数/豆荚(x4)与单株种子产量(y)呈极显著 性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2.677+0.025x2+0.136x3+1.712x4。 6. 制种苜蓿地下滴灌溉制度的初步试验结果为:在苜蓿分枝期灌水量为 81.67 mm,开花期滴水 88.42 mm,结荚-成熟期滴水 104.67 mm。滴水时期要根据生长期内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关键词:苜蓿;种子生产;地下滴灌 II II Effects of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on Alfalfa Seed Production Abstract The focus of the experiment is to increase the output and profitability of seeds of alfalfa, during which, it introduces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SDI) experimental production into the seeds of alfalfa. Through the study of salt distribution of SDI in the soi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of alfalfa, it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effectiveness of alfalfa production, thus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SDI for alfalfa seeds. The mode of 60 cm and 40× 80 row space is adopt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drip irrigation belt is designed by 60 cm every row (T1) or 60 cm every other row (T2) and 40× 80 cm (T3) every narrow row. It sets up three irrigation quotas: W1, W2, and W3. After the irrigation, the soil moisture can reach 65~80% (W1),50~6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