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法律探究-法律专业论文.docx

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法律探究-法律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法律探究-法律专业论文

目 目 录 中国政法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法律探究 1 1 2 2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非现场执法”概论 3 一、“非现场执法”的概念 3 二、“非现场执法”的特点 3 三、“非现场执法”的现实意义 4 第二章 “非现场执法”的合法性分析 5 一、“非现场执法”的法律依据 5 二、监控设备设置合法 5 三、采集证据的种类和形式合法 6 四、取证的程序合法 6 第三章 “非现场执法”现实缺陷分析 7 一、交通违法告知存在的问题 7 二、行政处罚方面存在的问题 8 (一)行政处罚对象不当 8 (二)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不相适应 8 (三)行政处罚与教育未有效结合 8 三、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与车辆年检强制关联存在的问题 9 四、司法救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10 第四章 完善“非现场执法”对策 11 一、国外“非现场执法”情况 11 二、严格规范执法程序 12 (一)严格告知程序 12 (二)保障行政相对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13 (三)合理确定处罚对象 13 三、实现合理行政 14 (一)公开执法 14 (二)过罚相当、兼顾教育 14 四、强化司法救济 15 (一)提高诉讼效率 15 (二)明确审理原则 15 (三)积极配合诉讼 15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前 前 言 中国政法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法律探究 前 言 “自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广泛地将高新 科技手段应用于交通管理执法工作,具有自动拍照、摄录以及设别号牌、雷达测 速等功能的监控摄像头遍布各条道路,并已逐渐成为目前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要手 段,对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以及缓解警力不足等方面起到了相 当大的作用。”1但随着“杜保良事件”2的出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大量采用这种 依靠监控摄像头拍摄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而进行处罚的“特殊”执法方式—— “非现场执法”,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议,特别是一些仅仅因为所谓的轻微 违章就被“摄像头”拍到并被处罚过的驾驶人,对此更是怨声载道,有的甚至提 起了行政诉讼,将公安交管部门告上了法庭;一些学者和法律界人士也对这种执 法方式提出了质疑,并以“暗中执法”或“钓鱼执法”等来称谓。 对于这种新出现的交通管理执法方式,赞同者认为,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与 “非现场执法”有密切关联,正是道路上安装的大量摄像头时时刻刻“紧盯”违 法行为,才使得驾驶人能够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而反对者则认为,当 前我国驾驶人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还不是很高,加之部分道路、路口设计并不合理, 车辆行驶容易出现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况且,路面情况的随机性使得驾驶员处 理具体情况时压线等非正常行驶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管部门不考虑实 际情况,依然以“照片、录像”说话,坚持“非现场执法”,并且针对同一辆车在 同一地点多次被拍仍然进行处罚,就可能会滋生出“执法创收”问题。这就说明, “非现场执法”这种执法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完善 和改进。 在国内,关于“非现场执法”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取证设备、技术手段等 方面,如刘震宇的《试论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发展应用的新方向》、罗刚的《移动式 非现场交通执法的证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初探》、赵新勇的《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模 式探讨》等。从法律分析和实践应用角度综合研究“非现场执法”问题的文章并 不多,大部分也只是单纯从法律角度讨论“非现场执法”的合法性与否,如龚鹏 飞的《论与非现场执法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张静的《对交警部门“非 现场执法”的法律思考》和黄嫱的《非现场执法的现状及完善》等,公安队伍内 部人员结合业务工作实际撰写并对外发表的文章很少,只有如杭州市公安局交警 1 岳光辉:《论比例原则在电子警察执法中的适用》,载《今日南国》2010(04),第 153 页。 2 安徽在京务工人员杜宝良偶然得知自己在 2004 年 7 月 20 日至 2005 年 5 月 23 日期间,在北京真武庙路 同一地点,驾驶小货车违反禁行规定 105 次,均被“电子眼”拍摄记录在案,须缴纳罚款 10500 元、交通违 章记分 210 分,而在此期间,杜宝良从未接到过交警部门任何形式的告知。 支队杨航的《对完善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模式的思考》、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贾学 武、李强的《关于非现场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刘吉光、程锋的《公安机关非现场 执法模式研究》等文章。针对国外的研究情况,限于本人英语水平,可查到的资 料甚少。只有个别文章对国外部分发达国家“非现场交通”执法的模式和状况进 行简单描述,以法学特别是法律实务的角度来系统性阐述国外“非现场交通”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