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粉丝经济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粉丝经济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摘要:近年来,围绕粉丝为中心的各种文化产品营销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径,然而,与粉丝经济下的产业繁荣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系列消费者和学界对以“粉丝产品”为首的文化产品艺术价值失落的抨击。深入剖析文化产品的二重属性和粉丝的消费文化特征,“文化产业+粉丝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产生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深层问题有其必然性,同时也折射了文化市场实际存在的普通大众消费意愿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粉丝经济;文化产业;公共产品;资源诅咒
一、粉丝经济下的文化产业繁荣
近年来,“粉丝经济”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热门现象。文化产品市场上一系列围绕粉丝为中心的产品输出和火爆销售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安全快捷”发展的康庄大道。就影视行业而言,许多在网络上具有庞大粉丝基础的“明星IP”,如《盗墓笔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文学作品,纷纷被搬上大荧幕并大获成功,而许多影视作品的选角则更是对具有相当“人气”的偶像明星青睐有加。尽管偶像明星担纲影视作品重要角色往往由于前者专业能力不足而备受网友的“口诛笔伐”,但依然抵挡不住制作方对于偶像明星的“热爱”。“网络IP+偶像明星”俨然已经成为当下影视产品生产的标准模板。就音乐产业而言,“粉丝经济”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自2015年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以来,音乐产业进入收费时代。然而据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2017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报告》,2016年,中国人均音乐消费仅0.15美金,是美国人均音乐消费的0.9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QQ音乐推出的“数字专辑”销售模式在2016年大获成功,其当年数字专辑销售额突破一亿大关。因单价低廉且富含明确的指向性支持信息,数字单曲和专辑销售成为“粉丝经济”在音乐产业中的新拓展。综观2016年QQ音乐数字专辑畅销榜以及其他平台畅销的数字专辑,可以发现除了周杰伦、林俊杰等积累多年拥有广泛受众的老牌歌手以外,销量突出的大多是偶像型年轻歌手。
可以肯定的是,国内文化产业正逐步重视起受众偏好,通过一系列明星品牌打造和营销模式探索.实现了对“粉丝”这一群体消费潜力的挖掘,实现了对“粉丝向作品”这一“窄市场”的深耕。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文化产业凭借“粉丝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深层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偶像明星“天价片酬”现象屡见不鲜,号称“大IP,大制作”的影视作品却屡屡被曝原IP涉嫌抄袭。网易数读在其发布的关于2002--2017年1.6万部电影评分的分析中指出,从总体趋势而言,国产电影评分逐年下降。其中,豆瓣评分在7分到9分之间的电影比重日渐缩水。而评分低于6分的电影占比则从2002年的6.2%逐年上涨至2016年的27.9%。增长幅度高达四倍有余。影片质量逐年下降.观众口碑底线也被逐年刷新。
在当今文化产业的产品市场中.似乎存在着一个文化产品“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发展悖论。与文化产品创造的高额经济价值伴随而来的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乃至学界相关领域的学者对文化产品艺术价值失落的质疑。阿多诺在其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提出了资本主义通过文化工业实行社会控制的论点,认为文化产业生产的是标准化和伪个性的商品,是资本主义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工具。通过对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批判性继承以及对粉丝经济本质、特征的了解,笔者认为,“文化产业+粉丝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产生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深层问题有其必然性。
三、粉丝经济下的文化产品特性
(一)文化产品的二重属性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其生产发展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律。部分学者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文化产业经历了从“先锋”到“媚俗”的转变。文化产品的传播是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的商业运作过程.其所生产的产品既有文化属性,也有消费属性。然而因其制造与传播依赖于工业生产和大众媒介。为消费主义和大众媒介所挟持,因而更加强调其消费属性。作为一种经济型的大众消费文化.其产品的生产实际上为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所支配,具有商业化、通俗化、娱乐化的特点,仅仅适应人的消遣、娱乐的感性需要,而不以理想性、现实性、社会性为要义。由此,文化生产经历了从强调使用价值到强调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的转变。
(二)粉丝消费文化的特征
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概括性地指出,粉丝是“过度的读者”,其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狂热的和参与式的。其“过度”同时也是一种消费表现.他们更易产生消费行为。他们对商品赋予了特殊的符号价值意义。综合英美学者关于粉丝消费行为的研究。粉丝消费动机主要分为三方面:符号消费、情感消费和社群地位竞争消费。研究认为,粉丝的消费文化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文化.其所消费的并非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SO 37301-2021 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文版).pdf
- 电泳涂装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2025.docx VIP
- GB-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技术规范.pdf VIP
- 《大学生就业指导》PPT课件ppt.pptx VIP
- 实施指南《GB_T38447-2020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MEMS结构共振疲劳试验方法》实施指南.docx VIP
- 亲子舞蹈活动方案.pptx
- 北师大版同步练习数学课堂精炼七年级下册.doc VIP
- 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课件.pptx VIP
- 芬顿氧化计算,输入参数可自动计算.xlsx VIP
-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练习题(精选8套).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