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励杠杆撬动公务员队伍惰性板结.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激励杠杆撬动公务员队伍惰性板结

用激励杠杆撬动公务员队伍惰性板结   激励是公务员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长期以来,囿于传统人事管理的理念和职能,公务员往往被机械地看成是组织机器上可以替换的零件,对其进行有效激励与潜能开发重视不够。   随着实践发展和管理理论创新,传统人事管理正在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公务员激励机制日益受到重视。2007年1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笔者认为,《规定》忠实地体现了《公务员法》的立法思想,与1994年《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相比,《规定》的最大亮点是突出强调考核的激励功能,契合和体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变迁和发展方向。若能充分贯彻激励思想,定能减少和克服公务员队伍的“惰性”,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进一步明确注重实绩的激励导向      组织目标与激励指向目标是一致的。考核是实现激励目标的重要保障,考核什么、不考核什么,直接引导着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公务员法》提出“重点考核公务员的工作实绩”。《规定》遵循并体现了这一思想和要求,把“注重实绩”上升为考核原则。《规定》以德能勤绩廉为主线,按不同等次,对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进行了细化,既明确了考核的重点和方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体现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公务员价值的自我定位,激发其成就感、责任心和事业心,强化其争取正激励、避免负激励的心理预期。   过去公务员考核以定性考评为主,忽视定量考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难以避免。《规定》首次引入定量考核概念,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求对部分工作内容进行适度量化,为各地积极探索考评方式方法留下了制度空间。必须指出的是,开展量化考评,其事项选择必须是对行政管理有直接影响、能够反映公务员业绩的核心元素。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以定量考评取代定性考评,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明确主管领导在考评中的主体地位,把及时认可式激励引入日常管理      《规定》要求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并由主管领导为主导进行审核评价,进一步明确了主管领导在考评中的主体地位。   及时肯定、认可和赞扬下属的贡献和进步,是公务员主管领导最简单、也是最有力的激励工具。研究表明,超过2/3的受访者很看重来自上司、同级以及团队成员的日常认可。从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实际情况看,主管领导的平时激励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赋予主管领导在激励、考评上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够及时充分调动公务员积极性,形成团队合作力量,同时也是维护和保证组织权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发挥主管领导在激励方面的积极作用,要防止优秀等次“轮流坐庄”的庸俗化倾向。      三、增加基本称职考核等次,提高优秀等次比例,拓展正面激励空间      考核等次是对公务员一年工作业绩的高度概括。此前公务员年度考核只有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多年实践表明,不称职者约1‰,称职等次上集中了84%左右的参评者,难以形成激励的梯次效应。为打破称职“大锅饭”,一些地方试行“基本称职”考核等次,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规定》汲取了基层的创新成果,在不称职等次前增加基本称职等次,既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公务员工作业绩,又增加了考核台阶,在激励手段上能够实现逐层递升。   从整体上看,公务员队伍呈金字塔形,县乡基层公务员人数众多,有限的激励资源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十分尖锐,如何对这部分人进行有效激励是公务员管理的一大难点。《规定》将优秀等次由原来的10%―15%提高到15%―20%,拓宽了正面激励空间,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在目前公务员激励形式比较单一的情况下,扩大年度考核中优秀等次比例应当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选择。      四、加大惩戒、惩罚力度,激活负激励的“大棒”功能      正激励与负激励综合运用,激励机制才能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因此,《规定》强化负激励功能,发挥负激励应有的“大棒”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比如,对被确定基本称职等次的,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改进、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等处理。对不称职者惩戒处理则相应加重,采取降职、连续两年不称职等次的予以辞退等措施。《规定》明确规定:“病、事假累计超过考核年度半年的公务员,不进行考核”,而不进行考核直接影响到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这既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又是对少数不求上进、经常请假的“老油条”的警示和惩罚。第二十七条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年度考核的公务员,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的,直接确定其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等次”,有效地增强了负激励的刚性约束力和执行力,使个别“老赖”无处逃遁。当然,实际工作中,运用负激励也要防止片面化,比如有些地方曾试行“末位淘汰”,就是忽视公务员个体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