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吹动历史学习风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智慧吹动历史学习风帆

用智慧吹动历史学习风帆   【摘要】:   面对中学历史学习中学生存在的知识繁杂,难以掌握;或掌握了基本知识,却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问题,运用自身教学经验,为学生快乐而有效的学习提供一些方法和途径。      目前江苏省中学历史学习选用了人教版编著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册必修,两册选修,共三十一个单元。涉及到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知识。不知不觉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一座负担沉重的“记忆之山”,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也就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日常教学中,尝试着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反复摸索,不断积累,逐步归纳出一些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我把它们总结为:寻求规律、探索方法、提高能力等三个方面。      一、在教与学中不断寻求历史发展规律,这既是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之一:      其实,受到中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局限,中学历史教材只会涉及到比较浅显的“历史发展规律”。比如:   在《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从西汉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的科举制,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不断淡化血缘关系,逐步成熟完善的规律。   在《必修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从1848年的理论诞生、1871年的巴黎公社到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实际上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但资本主义制度仍处于上升之势,到20世纪第二个十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一战又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历史背景。   像这样的历史发展规律在许多单元中都可以找到,但这有赖对教材的把握和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因而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归纳,不落痕迹地灌输,既能“温故”更利于“知新”,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在引导学生寻求这些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在不断引导他们“探求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特殊规律,并进而探求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梁启超《新史学》),这应该是我们开展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共同追求的目的。      二、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掌握有效的方法,历史学习也不例外。实际上中学历史学习确实可以找到许多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比如:      在《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单元中,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具备相同的历史条件,其中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是最为关键的。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形态发展是阶级队伍发展的基础,进而成为政治运动不可缺少的背景条件。也就是说经济或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变化(政治运动、思想进步、宗教传播等)产生主导性的影响。   《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中,十四十五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本动力,“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随着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上升到理性主义层次,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这一方法还可以在《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等单元中反复运用。   再比如:孙中山先生对五四运动曾做过两种相对矛盾的评价。一种是他从民族的角度对学生爱国运动给于赞扬和支持;另一种是他从阶级的角度,反对工人阶级(动摇社会秩序的)运动。不难看出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孙先生不可避免地用“阶级的眼光”看问题,站在阶级立场上评判事物。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是由其阶级性决定的(当然也不排除阶级立场的变化)。   这一方法还可以在《必修二》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得到运用,那么对洋务派为何存在学习西方的片面性和洋务运动目的的理解就容易了许多。      三、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历史问题。在当前的中学历史学习中,更好地解决高考历史试卷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最主要的目的。所以教给学生做题技巧也是我们教学中一项主要的任务。      我认为做题技巧主要包括解读材料、读懂问题、规范答题三个方面。当前的历史试题大都有材料化的趋势,也就是主观题和非主观题都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就材料提出问题。   这当中解读材料的能力尤为重要。读材料我认为存在“三读”:读时间(时期)、读作者(说者)、读出处,由此能把这则材料定位在正确的历史坐标上,还可以定位这则材料的阶级性。   读懂问题指的是:关注问题中的“限制词”,这些词会把问题限制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地点或一定的人群等范围内;还要关注问题的关键词,就是这个问题到底问什么?再就是要特别注意问题中的“范围词”, “范围词”指的是问题常出现的“根据材料一”,“从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