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语诵经音乐律动与格律特征
蒙古语诵经音乐律动与格律特征
蒙古佛教是藏传佛教传人蒙古地区与固有文化相撞、融合后逐步形成的。蒙古佛教音乐分为诵经音乐、乐舞音乐、乐舞剧音乐、器乐音乐四大类,其中以诵经音乐的数量和种类最多。按诵经语言的不同,诵经音乐分为藏语和蒙古语诵经音乐两种。蒙古语诵经音乐是指用蒙古语言念诵蒙古文佛教经典时形成的音乐,它在蒙古佛教诵经音乐中数量较少、使用范围也较小,但却是最具民族特质的。它在蒙古佛教诵经音乐乃至在整个蒙古佛教文化系统内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文化质点,它的形成发展直接影响了藏传佛教的蒙古化过程,对蒙古佛教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3世纪,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不久,一些高僧大德就开始了佛经的蒙译工作,先后产生了不少蒙古文佛经。但是,蒙古语诵经体系的形成则相对较晚。由于文献的缺乏,我们很难考证13、14世纪的蒙古喇嘛是否已开始使用蒙古语诵经。使用蒙古语诵经的确切时期是在16世纪初,是由蒙古高僧乃济托音呼图克图(1557―1653)发起并鼎力推行的。在他的倡导及其后世弟子们的不懈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诵经体系和诵经制度。
受乃济托音呼图克图的影响,科尔沁部土谢图王旗巴音胡硕庙、呼和浩特小召、乌拉特部梅日更寺(现属包头市)、北京的黄寺、喀拉喀蒙古地区的浩尼齐寺等诸多寺院先后使用并传承了蒙古语诵经体系。在这几个寺院中,梅日更寺从古至今一直比较完整地传承了蒙古语诵经体系,并在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中使诵经音乐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完善,凝聚了蒙古语诵经音乐的主要特征。在此探讨的蒙古语诵经音乐的律动与格律特征,是根据梅日更寺经师罗桑森格唱诵的几则佛经为例做具体分析(资料来源:诵经资料均取自内蒙古“梅日更葛根研究”课题组在1992、1995、1996、1997年陆续录制的音响资料)。
经文一:《长寿佛祖赞》(Usniha in magta-gal)。时间11分14秒,共47段,每段四行,整体结构体现三部结构“ABA′”形式。由于每一部分中各段的诵经调基本相同,在具体的分析时只取一至两段作为案例。
第一部分:共21段,速度§=88-92
第二部分:为密咒,共19段,约2分27秒,以韵白为主,音高变化不大。
第三部分:共7段,下面所列谱例中的前两小节是第二部分过渡与第三部分的连接性音调,在节奏以及旋律的进行方面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经过这段连接性音调后诵经音乐转为相对稳定的旋律形态,如下第3―6小节。
最后两段(速度§=98-102)
无论从实际的诵经音响还是从所列乐谱观察,《长寿佛祖赞》主要特色曲调集中于第一和第三部分。作为密咒的第二部分,其语言以及音调均与藏语诵经并无多大的区别,所以不做分析。从谱例不难看出第三部分明显是第一部分音调的变化发展,是从第一部分派生出来的,但在音调与经文搭配方面则与第一部分有较大不同。
第一部分共有21段词,每段四行,21段音调(乐段),每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一个乐段对应一个词段,数量刚好相等。旋律的律动基本是均分的6个单位(以四分音符为一个单位),为了适应旋律律动特点,词句在诵读的停顿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样也形成了固定的停顿模式,打破了蒙古语以及蒙古诗词的一般停顿规律:
一般阅读中的停顿模式
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蒙古语的一个字是由多个音节组成,阅读中必须将多个音节连读而不能中断,否则无法表达语意。比如上文的第一行hamug ilagugsadun是由两个实词和一个属格组成,阅读这一行时只能停顿一次,即(hamug|ilagugsad un)。可是音调,在节奏以及旋律的进行方面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经过这段连接性音调后诵经音乐转为相对稳定的旋律形态,如下第3―6小节。
实际语言中的规律在诵经当中则失去了作用,单词失掉了以往的停顿规则而被划分为多个停顿单位,这样划分的依据是曲调的律动规律。为了适合曲调的律动特点,佛经词句的停顿形式全部做了相应的调整,形成新的停顿模式:
律动模式(诵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显然,诵经中的词句停顿模式远远不同于一般阅读当中的停顿模式,与前者相比较诵经中佛经词句的停顿特点是规整如一,非常有规律的。上面的划分说明每一个停顿(律动)单位只包含一个元音音节,在拼写中一些停顿单位虽然包括了两个元音的音节(如hamug、saran、masi、guwa等),但在实际的拼读中其中的一个元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