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坡稳定性研究及治理措施.doc
边坡稳定性研究及治理措施
目前,许多居民楼房位于人工开挖边坡坡脚。由于开挖不 合理,常形成高陡边坡,开挖后未及时进行支护,受强降雨 影响,边坡常出现规模不等的滑塌现象,危及周边居民的生 命安全,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工作。本文以梅列区新政府 办公大楼后滑塌边坡为例,对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进 行实证论述。
因人工开挖,梅列区政府新办公大楼东侧3?15m处山 坡坡脚形成人工边坡。边坡长度约80m,坡高18?23m,坡 度45?50°,属岩土混合质边坡。受强降雨影响,2007年5 月该边坡前缘发生滑塌,滑塌体纵长60m,横宽25m,厚度 1.00?2. 50m,土方量约2500m3,政府办公大楼处于滑塌影 响区内。
一、工程概况
1、地形地貌。滑塌边坡位于梅列区政府新办公大楼东 侧3?15m处边坡坡脚,边坡走向NE39°,倾向NW,长度约 80m,坡脚标高159. 31?161. 33m,坡顶标高176. 66? 183.67m,坡高18?23m,坡度45?50°。坡脚有小片的强 风化基岩出露;坡面上分布岩土层为坡积泥质角砾层,无任 何支护措施;坡顶为山坡地,无建(构)筑物,植被发育, 多为松树、杂树等乔、灌木。
2、 水文气象条件。三明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 热带山地气候区,夏长冬短,气候温热湿润,降雨量充沛。 日最大降雨量136mm,多年平均降水量迗1700mm,5_6月为 降雨最多月份,降雨量可占全年的31.537.1%。场地地下水 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带内,接受大气降水的 补给,向地势低的北西侧方向径流,其富水性弱,水位埋藏 较深,约8. 00?9. 00m,水位变化幅度1.00?3. 00m。
3、 地质条件。场地上部覆盖层为坡积泥质角砾,下伏 基岩为侏罗系长林组(J3c)地层,岩性为凝灰质粉砂岩、 石英砂岩,岩层产状为丽328° /SE1480 Z28°,为一单斜 构造。场地内未发现有较大断裂破碎带通过,凝灰质粉砂岩、 石英砂岩层内主要发育两组节理裂隙:L1产状为
NE20° /SW200° Z6065L2产状为
NE20° /SW200° Z60
65
L2
产状为
NW305° /SE125° Z40?45°,发育程度1?2条/m,延伸长 度1?3m,呈闭合状。节理L1与边坡坡面大角度相交,且倾 角大于坡角,较为稳定;节理L2为逆坡向节理,对边坡稳 定性影响较小。
4、场地岩土体特征。根据钻探揭露的地层情况,场地 自上而下岩土体主要特征(见表1)。
二、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滑塌体特征及产生机理分析。滑塌体平面上呈一 椅型,纵长60m,横宽25m,厚度1. 00?2. 50m,土方量约 2500m3,属小规模土质滑塌。其产生主要原因有:
人工开挖:滑塌边坡所在山坡原始坡度18?25°, 地形平缓,坡面植被发育,未出现地质灾害情况。后因人工 开挖形成地形陡、高差大的人工边坡(坡高18?23m,坡度 45?50° )。开挖后一方面产生高陡临空面,破坏山体原有 的应力平衡,引起坡脚应力集中;另一方面开挖破坏了坡面 原有的植被,坡面又未采取防护措施,表层岩土体裸露在外, 易受外界条件影响。
岩土体:坡体表层为泥质角烁层,含大量角球碎 石,为凝灰质粉砂岩风化物,粘性土充填,其固结性差、力 学强度低,在烈日的暴晒下易产生裂缝;
强降雨:强降雨是导致边坡产生滑塌的主要诱发 因素。5月份为三明地区降雨最多月份,单次过程降雨持续 时间长且强度大。大量的降雨顺裂隙下渗,一方面增加岩土 体重量,一方面软化、浸泡岩土体,使其抗剪强度降低,在 重力作用下产生滑塌。
2、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根据勘察结果,开挖后边坡 坡度45?50°,上下垂直高差18?23m,表层岩土体为泥质 角砾,超过《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坡率允许值的相关 规定,而且边坡前缘已产生小规模的滑塌。综合以上分析边 坡目前局部处于不稳定状态,今后有可能产生更大规模的整 体滑塌,需采取有效的加固支护措施。
3、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
(1)边坡破坏模式的确定。根据边坡产生滑塌的原因
分析及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综合确定该边坡可能产生的破坏 模式有两种:a、边坡表层局部滑塌;b、边坡整体顺下伏强 风化岩面滑动。如下图所示:
(2)边坡稳定性计算。根据边坡潜在的破坏模式(上 述两种),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边坡表层局部滑塌破坏 模式的计算方法采用圆弧滑动法,边坡整体顺下伏强风化岩 面滑动模式的计算方法采用折线滑动法,利用理正边坡稳定 性计算软件进行定量计算,计算结果(如表2)。
计算结果表明:在饱和状态下,边坡表层圆弧滑动面稳 定系数为1.08,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下伏强风化滑动面稳定 系数为1.21,处于稳定状态,但安全储备均低于《建筑边坡
工程技术规范GB503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