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训练生动的体验从说到做让抗震减灾事半功倍探访凤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docVIP

专业的训练生动的体验从说到做让抗震减灾事半功倍探访凤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业的训练生动的体验从说到做让抗震减灾事半功倍探访凤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doc

专业的训练生动的体验从“说”到 “做”让抗震减灾事半功倍一一探访凤 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 田琳杨洁 在北京西郊的凤凰岭下,坐落着我W建设的第一个综合性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 地一一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基地自建成以来,依靠丰富的经验技术、过 硬的教官队伍、先进的装备设施和前沿的国际救援理念,为国家培育出了一批又 一批合格的专业地震救援队员。同吋,作为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宣教的重要平台, 棊地通过参与式体验互动,生动有效地向社会各界宣传丫抗震减灾知识,为提 高全社会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初夏吋节,本刊记者专程探访 了训练基地,木文便是他们对此次丙郊之行见闻的回忆。 6月15日,万里晴空的北京,迎来了一轮高温过程的最强时段。在毫无遮挡的 阳光照射下,气温狂升至38°C,地面温度更是接近50°C。这样炎热的酷暑中, 在户外即使站一会儿,都让人备受煎熬。然而在北京西郊的凤凰岭之K,国家地 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两期学员们,却在进行着一场“真枪实弹”的地震救援 演练,这也是他们半个月以来培训班学习的“终极测验”。 在接近八个小时的演练中,学员们顶着酷暑,出色地完成了管道破拆、横渡救人 等一系列既定任务,为他们此次培训之旅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作为我国地震救援 队伍的摇篮一一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棊地,不仅培训出丫一批又一批像他们 一样的学员,为我国的灾害救援力量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肩负了为全国开展 灾害科普宣教、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能力的重任。日前,本刊记者来到北京市西 郊,对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探究竟。 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一一凤凰岭下的专业培训基地 环境优美、 设施先进一一凤凰岭下的专业培训基地 一大清早,记者一行便驱车来到了北京西北六环外的苏家坨镇,在美丽的凤凰 岭山脚下,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就坐落于此。清晨的凤凰岭,阳光明媚, 空气十分清新。汽车转了几个弯,终于在路的尽头看到了基地的大门,“国家地 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 一行浮雕石刻大字映入眼帘。 走进棊地,笔直的道路、两侧成荫的绿树与远处高耸的山体相映成趣,淸幽雅致, 风景格外优美。可随着道路向右一转,就变了另一番景象:一幢现代化的办公楼 呈环形坐落在基地中央,越过小广场,对面则散布着各种建筑的残骸、倒塌与半 倒塌的低矮楼房。 据了解,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综合性地震应急救援 训练基地,占地面积近13公顷,集教学、住宿、室内外训练场馆(地)为一体, 可以模拟多种救灾环境开展搜索、营救、紧急处置、指挥等培训内容,是一个功 能齐全、设施先进、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地震紧急救援培训基地。 “建立基地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加强和提升应对重大地震火害的应急处置和紧 急救援能力,普及防震救灾科学知识和促进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事业发展等工 作。”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主任贾群林如是说。 进入办公和教学的大楼,便能感觉到这里硬件设施条件非常好。时间刚过九点, 有两个班的学员正在这里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 卢杰是训练基地的首批专业教官,同时他也是一名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曾参加过汶川地震等多次国内外灾害的救援任务。 卢教官介绍说:“我们基地的核心职能是为全国的紧急救援队伍提供专业的培训, 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对包括国家救援队,省级地震灾害救援队,全国武警、消 防、安监、矿山、医疗系统的骨干力量,以及民间的救援队伍等进行专业的技术 培训。”同时,据卢教官介绍,基地还担负着培训全国地震应急管理的官员和技 术人员、为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救援技术的研究 与试验等职责。 基地里的地震救援展览室田琳/摄 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于2008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实在2007年训 练场盖好了以后,基地就已经开始了培训工作。”卢教练告诉记者。 早在2007年,一批像卢杰一样专业的救援队员,在基地还没有完全建成时,便 来到这里成为教官。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这些专业的救援队员立刻放下 教鞭,背起行囊,随国家救援队出征至祖国最需耍他们的地方。时至今円,已经 过去将近十年,当年的小伙子们己步入中年,而训练基地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不仅为国家、地方和社会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地震救援力量,还为无数社会 公众普及丫专业的防震救灾知识,他们参加过救援或进行过合作交流与培训的 地方,己经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 展览室里记录着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历史和荣誉田琳/摄 “救援队到灾区后要做的头等大事是什么?”在二楼的教室里,王念法教官对正 在听课的60期中级班学员们提出这个问题。“对,是救人! ”王教官铿锵有力的 声音肯定了学员们稍显迟疑的冋答。 除了配备着国际先进的教学设施,训练基地还有一支经历过多次国内外地震救 援、年轻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