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网络社会的非洲印象.doc
中国网络社会的非洲印象
若希望中非关系持续发展,并得到民间力量支 持,中国政府必须让民众更了解国家重返非洲的全盘 布局,及在投资以外非洲对华的战略重要性。
21世纪初中国高调重返非洲,适逢互联网已成为 中国人发声的主要平台,通过研宄网上讨论区来建构 中国人的非洲观,应该是十分有趣的。笔者曾为英语 学术 进行相关研究,通过系统观察8个中国讨论 区,发现中国网民对于非洲现状、中非关系的整体认 识仍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不过其中仍然有一些 思维的火花值得政府和社会机构重视和回应。
非洲相当于过去的中国?
首先,华人对非洲的传统偏见在网络社会反复出 现。当然,正面意见是存在的,例如“纯朴的脸与柔 和的音乐”、“卡萨布兰卡的浪漫传说”、“维多利亚瀑 布的壮观景象”等,但这些都不是主流。网络小区最 普遍的印象还是认为,无论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非洲 都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即使最具同情心的网民也会把 非洲归为中国的“穷兄弟”。他们普遍认为非洲人在工 作场所既懒惰、又缺乏效率,与中国工人的高效形成 鲜明对比;又相信中国境内的非洲非法移民占用了社 会主义福利系统的资源,阻碍了社会发展。少量维护 非洲人的评论也是从社会达尔文主义出发,认为非洲 人的懒惰是“受到热带气候的影响”。
在上述负面印象主导下,非洲对中国的贡献被轻 易忽略。有网民“创造性”地提议:非洲人应在不适 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为中国人开发资源;另有网民提议 为维护中国在尼日利亚的利益,非洲人应消灭在当地 的美国间谋。在网民眼里,与中国社会崇高的公民道 德、古老文化相比,非洲人唯一的价值在于其充沛的 体力。有趣的是,中国网民多以为非洲除了保持低人 一等的姿态与中国合作之外,别无选择,尽管类似的 不对等关系只曾在封建王朝出现。
为什么上述明显带有偏见的观点会在中国网络小 区流传? 一种解释为中国网民希望利用非洲的落后形 象,来对比中国近年的发展成就。对他们而言,现在 的非洲相当于过去的中国,因此在模拟过程中,中国 人会获得今胜昔的优越感。例如有网民在就非洲文明 衰落的评论中说:“一些非洲村民不允许我们拍照,正 如我们在‘文化大革命’时不希望被人拍照一样,在 傲慢的态度背后是极度自卑的心理。”“当我看到非洲 村民在树下坐着聊天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 1970年代
的中国,事实上我正位于2006年的尼日利亚。”
然而,这种优越感自会阻碍网民对非洲形成正确
的认识。虽然非洲与中国拥有相似的屈辱历史,但大 多数网民拒绝承认非洲在将来会创造出如“中国奇迹” 般的“非洲奇迹”,他们普遍把非洲无法赶上中国发展 水平的原因,归结为非洲内部问题,以及非洲的“文 化缺陷”。一名在非洲工作过的中国网民这样表达他对 非洲人能力的质疑:“当我抵达非洲时,我发现之前的 官方宣传都是错误的,非洲人懒惰并且低效,社会腐 败,一如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另一种看法则把非洲的 落后归因于“非洲社会政治系统”。对比下,中国社会 政治系统被看作是解决非洲混乱局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非洲发展已经陷入恶性循环:发展__民主(或专 制) 战争与动乱 发展 战争与动乱 民
主(或专制),一如中国朝代变迁时的历史轨迹。这样 的非洲如何提高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中非关系是鸡肋?
由于上述原因,许多中国网民对发展与非洲的密 切合作关系表示质疑,尤其当涉及金钱的时候。就是 民族主义挂帅的“强国论坛”用户,也多认为毛泽东 时期非洲对中国的潜在利益已不复存在,本着理性主 义原则,网民最关心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能否获得相应 回报。大多数网民认为中国重返非洲,至少从金钱方 面考虑,并不会带来对等利益;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之 所以选择非洲,仅仅是因为非洲是世界上唯一一块西 方人没有兴趣探索的地方,而对西方在当地盘根错节 的利益全然不知。四川汶川地震后,一些网民直言不 讳:“援助非洲与为中国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相比, 政府认为两者之间哪一个更重要? ”由于缺乏对中非经 济社会关系的全面认识,支持非洲与支持四川变成了 对立双方,而二者选其一对于中国网民来说,答案无 须犹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台湾发生地震时, 这种二元对立性就不容易凸显出来。
尽管一些网民承认非洲拥有的丰富资源对中国有 吸引力,但大部分并没有认识到非洲能源的潜在战略 价值,以及非洲在中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也就是认 为中非关系是鸡肋。这情感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也充分 反映出来。在世博园,非洲各国展区集中在中国出资 兴建的非洲联合馆,不少网民却认为中国不应资助, 因为民生问题较重要,动用国家财富举办此类活动只 是往少数人脸上贴金,与被强制拆迁户的待遇形成强 烈对比,而“如果把资助非洲联合馆的1亿元资金用 于抗旱,南方五省已走出困境”。在人民网,有2048 名网民对非洲馆发表看法,大多表示浪费金钱,虽然 有人转帖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