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及含纳米银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ppt

纳米银及含纳米银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银及含纳米银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

纳米银及含纳米银医疗器械 的安全性评价 奚廷斐 徐丽明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一、研究背景 古地中海时代和古亚洲文化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银的抗菌性。波斯王用银器装水消毒;古埃及人用泡银的纱布包扎伤口;《本草纲目》有“银屑,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悸,除邪气,久服轻身长年”的记载;宋代人们学会了用银针试毒。 在近代,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美国和加拿大,很多家医院配备了银基净水系统,美国国家航天局还把银用在宇宙飞船上,用来净化水。 银离子具有很强的杀菌性,在所有金属中其杀菌活性名列第二(汞名列第一,但有毒副作用、现已不用)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银离子对12 种革兰氏阴性菌、8 种革兰氏阳性菌、6 种霉菌均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纳米银颗粒的抗菌性能远远大于传统的银离子杀菌剂,如硝酸银和磺胺嘧啶银,具有更好的杀菌效果。所以纳米银在医学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银是一种安全的广谱抗菌材料。银被纳米化后,其抗菌作用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少量的纳米银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于是含银的医疗器械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新型的纳米银抗菌纤维、纳米银敷料、纳米银凝胶、纳米银抗菌导管,纳米银避孕套不断地被开发出来。 2004年以来,已有29种含纳米银的医疗产品取得了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批件 ,进入临床应用。。 目前,纳米银抗菌凝胶、纳米银敷料、纳米银抗菌纤维、纳米银骨水泥、纳米银烧烫伤贴,纳米银导尿管、纳米银眼药、纳米银心脏瓣膜、纳米银隐形避孕套等纳米银医药产品不断被研制和开发出来。 其中,纳米银凝胶和纳米银敷料在临床上的使用最为广泛。它是利用了纳米银广谱、强效、持久的杀菌能力来控制感染、加速伤口愈合等。 但是,2003年以来,已有很多研究报告了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性质: (1)从生物体整体而言,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分布途径及靶器官具有特殊性 (2)从细胞水平来讲,与常规材料不同,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直接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功能的改变甚至丧失,影响细胞的正常工作。 纳米材料这些生物学特性可能会导致生物负效应。 (1)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分布途径及靶器官具有特殊性,可以分布和蓄积在常规材料无法到达的靶器官。所以,其毒性发生的部位、引起的毒性反应、造成的病理变化和毒性作用机理与常规材料有明显差异。 (2)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直接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功能的改变甚至丧失,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纳米科学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人们对其的认识还不完全,因其具有宏观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性,过去宏观物质的安全性评价结果及评价方法有可能不适用于纳米材料。 Wise JP Sr, Goodale BC, Wise SS et al. Silver nanospheres are cytotoxic and genotoxic to fish cells. Aquat Toxicol. 2010 Apr 1;97(1):34-41. Kumari M, Mukherjee A, Chandrasekaran N. Genotoxicit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Allium cepa. Sci Total Environ. 2009 Sep 15;407(19):5243-6. AshaRani PV, Low Kah Mun G, Hande MP et al. Cytotoxicity and genotoxicit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human cells. ACS Nano. 2009 Feb 24;3(2):279-90. 二、体外细胞毒性 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材料 纳米银颗粒(nano-Ag): 30-100nm Sigma公司,产品号为:576832 微米银颗粒 (micro-Ag): 2-45μm Sigma公司,产品号为:327107 利用TEM和SEM分别观测纳米银和微米银的形态和尺寸。 1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传代48~72h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消化后调整细胞数为1×105个/ml,均匀接种到24孔板内,每孔500μl。细胞贴壁后,吸弃原培养液。将纳米银粉和微米银粉灭菌后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含银培养液,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24小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量化细胞毒性,计算相对增值率(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