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MS80地震龙门山断裂两侧地壳各向异性的-台阵地震学试验室.PDF

汶川MS80地震龙门山断裂两侧地壳各向异性的-台阵地震学试验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汶川MS80地震龙门山断裂两侧地壳各向异性的-台阵地震学试验室

第 31卷 第 3期 地 震 地 质 Vol.31,No.3 2009年9月 SEISMOLOGYANDGEOLOGY Sept.,2009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09.03.001 汶川M 80地震:龙门山断裂两侧地壳 S 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  齐少华 刘启元  陈九辉 李 昱 李顺成 郭 飚 王 峻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摘 要  利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布设的大规模密集流 动宽频带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 P波波形数据,分别采用波形互相关和加权叠加方法研究了地壳各向 异性。作为初步结果,得到了龙门山断裂两侧4个宽频带流动台站的接收函数莫霍面 Ps转换震相快 波方向和分裂时间延迟。结果表明:1)波形互相关方法总体上优于方位加权叠加方法,它不但可以 给出快波方位,而且可以给出快慢波的时间延迟;方位加权叠加方法测量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其原因 在于难以确定介质各向异性对称轴的方位;同时采用上述2种不同方法研究地壳各向异性参数有助 于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性;2)四川盆地内快波偏振方位基本一致,表明四川盆地地壳整体性较好,横 向非均匀变形较弱;3)以汶川地震主震的震中区为界,松潘-甘孜地块北侧快波偏振方位与龙门山断 裂近于平行,表明在四川盆地坚硬地壳的阻挡作用下,龙门山断裂附近松潘-甘孜地块北侧可能存在 中下地壳软弱物质沿断层向NE方向的扩张变形,而其南侧处于正向挤压的状态。该结果有助于解 释汶川M 80地震的单侧破裂过程及其余震发育的特征。 S 关键词  汶川 80级地震 龙门山断裂 川西地震台阵 接收函数 地壳各向异性 中图分类号:P3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67(2009)03-0377-12 0 引言 2008年5月 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M 80地震,该地震的发生完全出乎 S 了人们的预料,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刘启元等,2009)。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西部龙 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龙门山断裂带地处松潘-甘孜与扬子地块结合部位,它具有高 角度的逆冲推覆构造(徐锡伟等,2008)。 根据对龙门山地表变形和构造演化的研究,Burchfiel(2003)认为在四川盆地强硬地壳的阻 挡下,青藏高原东缘软弱下地壳物质的逆冲挤出导致了龙门山的逆冲推覆造山。基于这样一个 基本认知,Burchfiel等(2008)进一步讨论了汶川地震形成的构造背景,认为汶川地震反映了青 藏高原相对于四川盆地的低速率长期隆升过程。为了进一步理解汶川地震的成因和和动力学 过程,刘启元等(2009)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松潘-甘孜地块及四川盆地之间的运动变形关 〔收稿日期〕 2009-06-01收稿,2009-06-11改回。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418402)资助。 通讯作者:刘启元,男,1945年 10月生,现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 E-mail:qyliu@iesaccn。 究方向宽频带地震学和地球深部结构, 378 地 震 地 质 31卷 系,特别是松潘-甘孜地块内部的变形,以便更好地解释汶川地震的构造成因以及青藏高原东缘 动力学。 GPS测量数据是研究现今地壳水平运动变形的重要手段。但是,Wang等(2008)和李延兴 等(2009)给出的GPS测量数据表明,松潘-甘孜地块在龙门山附近相对扬子地块近地表的水平 变形速率很小,以至于难以判断其变形运动的方向。 近年来,地球介质各向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