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胸腔积液(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胸腔积液(课).ppt

风湿性疾病合并胸腔积液 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胸水呈渗出性特点,但ADA常不升高。 胸水C3、C4、CH50低下。 RA胸水pH?7.30,但SLE胸水常?7.40。 RA胸水葡萄糖含量常?1.96mmol/L(35mg%),甚至?1.10mmol/L(20mg%),但SLE含量常正常。 RA可有RF(+),SLE可有ANA(+)及狼疮细胞。 诊 断 肾性胸腔积液 漏出液:严重低蛋白血症(?30g/L)或水、钠潴留引起全身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为全身性水肿的一部分。 渗出液: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透析治疗者,与尿毒症尿素等使胸膜通透性增加有关,可呈血性。 诊 断 病因治疗:是胸腔积液治疗的根本。 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抗结核治疗(原则上按肺结核治疗,胸腔注药无肯定意义); 肺炎旁积液或脓胸需给予抗感染治疗; 结缔组织病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肿瘤患者则需给予全身抗肿瘤化疗; 对漏出性胸腔积液应根据原发病因分别给予强心、利尿、补充白蛋白等处理。 治 疗 糖皮质激素 可改善症状,促进胸水吸收,但能否减轻胸膜增厚尚有不同意见。 主要用于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吸收不满意或中毒症状重,以及结缔组织疾病患者。 一般病人无须应用皮质激素。 通常应用强的松,开始剂量30mg/d,2周后减量,疗程约4周。 胸腔内注入激素无明确意义。 治 疗 胸穿抽液:目的是快速缓解胸闷和毒性症状、减少胸膜增厚、预防复发。胸水长期积聚,可导致大量纤维蛋白和细胞碎屑沉积于壁层胸膜,阻塞壁层胸膜淋巴管网微孔,损伤正常胸膜的淋巴回收系统,使胸水难以吸收,胸膜增厚,故对渗出性胸腔积液者,尽早抽出。 漏出性胸腔积液主要在于控制原发病,若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尽量避免抽液。 治 疗 治 疗 胸腔闭式引流:该方法主要用于血胸、血气胸、脓胸、恶性胸腔积液等,结核性胸膜炎一般不需胸腔闭式引流。 血胸与血气胸者一经确诊即应放置粗引流管,并密切观察引流血液量,同时输血、补液等。 脓胸患者最好尽早安置引流管,避免形成包裹,并采用2%碳酸氢钠反复冲洗及注入抗生素,也可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5万?)或链激酶(5~10万?) ,减少粘连。 治 疗 恶性胸腔积液目前多采用外径3mm的细硅胶管引流(多取腋下第4~6前肋间插管),引流速度维持在每小时50~100ml,一日引流量不超过1500ml,争取在24~48小时将积液基本引流干净,然后胸腔注入抗癌药物(如顺铂40~80mg,以生理盐水40~50ml稀释后注入胸腔,再注入地塞米松10~20mg)或生物免疫调节剂(如白介素-1、干扰素),每周1~2次,以减少复发,有效率约25%~90%。 治 疗 胸膜粘连术:主要用于恶性胸腔积液、乳糜胸等 ,其原理是应用硬化剂刺激胸液排出后已接近的脏层和壁层胸膜,诱发非特异性的胸膜炎,促进两层胸膜的牢固粘连。 常用2%利多卡因5~10ml(100~200mg)加硬化剂(如四环素0.5~1g、滑石粉2~4g、博莱霉素40~60mg)与50~100ml生理盐水配成混悬液注入胸腔,并反复变换体位,钳夹4~6小时后,继续引流至24小时引流液少于50ml后拔除引流管。 治 疗 手术治疗:对血胸患者若闭式引流观察,引流的血液每小时超过100ml,应紧急手术处理,结扎出血灶,剥离纤维粘连带,清除积血。对顽固性恶性胸腔积液,特别是有胸液压迫引起呼吸困难症状者,可施行胸膜腔-腹腔分流术。 加强营养及对症处理:胸腔积液者因反复胸穿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往往会使大量蛋白质丢失,应予以补充,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补充维生素,加强支持治疗。对有呼吸困难或胸痛者应给予吸氧、止痛及利尿处理。 治 疗 * * 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是指胸膜腔(为脏层与壁层胸膜间的潜在腔隙)内液体积聚过多。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润滑的液体(约0.3ml/kg,即1~20ml),液体由胸腔尖顶区壁层胸膜产生,并在胸腔最基底区主要由横膈面和纵隔面上的淋巴管微孔来重吸收,其产生和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概 述 壁层胸膜 脏层胸膜 静水压30 胸腔负压5 静水压11 胶渗压34 胶渗压8 胶渗压34 概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