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史3new
第六章;第一节 晚清的中外贸易;(二)提倡贸易保护的思想;二、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变化;(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三)贸易国别比重变化;三、外贸发展的后果;⒊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⒋经济重心从广州移到上海;第二节 买办和买办制度;二、买办制度;(二)买办的职能;(三)买办资本的积累;(四)买办制度的变化;(五)对买办的评价;第三节 晚清的利用外资 ;二、利用外国间接投资;(二)晚清外债述要;三、外商直接投资;(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三)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四、对外商投资的评价;(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⒊外资企业压迫论;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二)贸易国别比重变化;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外贸易;⒉出口贸易方面;(二)沦陷区的外贸状况;(三)东北地区的外贸状况;三、抗战胜利后的对外贸易;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利用外资;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外债;(二)南京政府外债;⒉抗战中的外债;⒋战后中美借款和“援助”;三、 民国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二)国民政府时期的外商投资;⒉新《公司法》和美商投资;⒊战后美国独占中国市场;第六节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⒊外贸体制的改革;二、“文革”前的对外贸易;封锁禁运的后果;打破“封锁禁运”;(二)中苏贸易;三、“文革”后的对外贸易;(二)中苏贸易的恢复和发展;思考讨论题:;简述题:;论述题:;第七节 新中国对外投资关系;(二)“一五”期间援助项目;(三)苏援项目的特点和作用;⒉苏援项目的作用;(四)援助项目的完成情况;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二)改革开放后的利用外资;⒉发展阶段(1987~1993);⒉发展阶段(1987~1993);⒊调整发展阶段(1994以后);(四)利用外资的意义;第七章;第一节 中国古代财政概况 ;二、财政基本原则;第二节 清朝后期的财政;(二)财政支出的激增;(三)银贵钱贱;二、财政危机和弥补措施;(二)弥补财政赤字新措施;弥补财政赤字新措施;三、晚清财政制度的变化;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二、税收制度;三、内国公债;(二)北洋政府的内债;⒉政府滥发内债;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二、财税改革;⒉省县地方税;(二)裁厘改统;⒉裁撤厘金;⒊改征统税;(三)关税改革;⑵实行关税自主;⒉四次国定税则;⒉四次国定税则;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⒊海关改革;(四)盐政改革;⒉北洋时期的改革;⒊国民政府盐税制度;⒊国民政府盐税制度;⒋收回盐税行政自主权;⒌恢复盐务稽核制;三、 国民政府的内债;⒉新公债政策;(二)“整理公债”;⒊整理公债之效;(三)抗战时期及战后公债;四、国民政府财政的崩溃;第五节 新中国的财政;苏区财政;(二)抗战时期的财政;(三)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二、建国初的财政;(二)统一财政;(三)“一五”期间的财政;⒊预算体制及变化;三、财政的失控和调整;⒉简化税种,扩大地方税收权;⒊后果;(二)财政赤字的出现及解决;(二)财政赤字的出现及解决;(三)“文革”期间的财政体制;⒉财政管理体制变动频繁;⒊简化税收,扩大地方管理权限;⒊简化税收,扩大地方管理权限;⒋ “文革”期间财政的特点;⒋ “文革”期间财政的特点;四、财政体制改革;(二)财政体制的初步改革;⑵1984年10月第二步:;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⒊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⒋财政大包干的缺陷;⒋财政大包干的缺陷;(三)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⒉税收体制改革;⒊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