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蛋白质分子的大小
* * * * 高温:举例:煮鸡蛋荷包蛋方法 紫外线:皮肤癌 射线:日本原子弹:白血病增加 现在白血病也增加可能和某些污染存在有关 有机酸: 单宁酸,使蛋白质变性,胃柿石 生物碱:易使 重金属:铅中毒 表现为智力低下,发育迟缓。 * 所以可以进行测序 * 不要吃生鸡蛋,在腹泻时要吃清淡的饮食 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黏性,粘性的大小用黏度表示,是用来表征液体性质相关的阻力因子 * 75%酒精杀菌能力最强 * 常見 的幾種變性劑,各有其變性機制,都是因於其分子構造的特點所致。 巯基乙醇 盐酸胍 尿素 * * * * * * * 胶体(英语: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将一把泥土放到水中大粒的泥沙很快下沉,浑浊的细小土粒因受重力的影响最后也沉降于容器底部而土中的盐类则溶解成真溶液.但是,混杂在真溶液中还有一些极为微小的土壤粒子它们既不下沉,也不溶解人们把这些即使在显微镜下也观察不到的微小颗粒称为胶体颗粒 * 蛋白质分子表面有许多极性基团,这些基团与水有高度亲和性,很容易吸附水分子。实验证明,每1g蛋白质大约可结合0.3~0.5g的水,从而使蛋白质颗粒外面形成一层水膜。由于这层水膜的存在,使得蛋白质颗粒彼此不能靠近,增加了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阻碍了蛋白质胶体从溶液中聚集、沉淀出来。蛋白质分子在非等电状态时带有同性电荷,即在酸性溶液中带有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有负电荷。由于同性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使蛋白质颗粒互相排斥,不会聚集沉淀。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形成β折叠的氨基酸残基一般不大,而且不带同种电荷,这样有利于多肽链的伸展,如甘氨酸、丙氨酸在β折叠中出现的几率最高。 * * * * 亮氨酸(Leu) * * * * * SDS (sodium dodecyl sulfate) 是一種界面活性劑,其分子同時含有極性的硫酸根基團,以及非極性的十二碳飽和碳氫兩個部份。 * SDS 是強力的分子變性劑,其非極性部份可進入蛋白質的疏水性核心,與上面的疏水性胺基酸基團結合;同時其極性部份可以露出蛋白質外,與環境的水分子結合。如此,就會把蛋白質的內部翻出來,使蛋白質分子變性,成為一條沒有構形的長條分子,並且分子表面均勻地塗佈上一層 SDS 的負電荷。蛋白質經 SDS 處理後,可以在膠體電泳中依其分子量大小泳動,是極為有用的分析工具。 * 他的成果是和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一起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他们两人将共享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质谱分析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测定分子质量和相应的离子电荷实现对样品中分子的分析。19世纪末科学家已经奠定了这种方法的基础,1912年科学家第一次利用它获得对分子的分析结果。在质谱分析领域,已经出现了几项诺贝尔奖成果,其中包括氢同位素氘的发现(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和碳60的发现(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不过,最初科学家只能将它用于分析小分子和中型分子,由于生物大分子比水这样的小分子大成千上万倍,因而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生物大分子难度很大。 尽管相对而言生物大分子很大,但它们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小的,比如人体内运送氧气的血红蛋白仅有千亿亿分之一克,怎么测定单个生物大分子的质量呢?科学家在传统的质谱分析法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方法:首先将成团的生物大分子拆成单个的生物大分子,并将其电离,使之悬浮在真空中,然后让它们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不同质量的分子通过指定距离的时间不同,质量小的分子速度快些,质量大的分子速度慢些,通过测量不同分子通过指定距离的时间,就可计算出分子的质量。 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生物大分子比较脆弱,在拆分和电离成团的生物大分子过程中它们的结构和成分很容易被破坏。为了打掉这只“拦路虎”,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 田中耕一 田中耕一发明了殊途同归的两种方法。约翰·芬恩对成团的生物大分子施加强电场,田中耕一则用激光轰击成团的生物大分子。这两种方法都成功地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离,同时也被电离。它们的发明奠定了科学家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 * 三、两性性质及等电点 Pr COO- NH3+ pH = pI 净电荷=0 Isoelectric point (pI)定义: 在某一pH值溶液中,Pr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的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报表开发工具FineReport决策系统教程之【1】系统管理员.pdf VIP
- 螺旋钢管项目策划方案通用模板.pdf VIP
- 报表开发工具FineReport参数控件和报表内容自动居中设置方法.pdf VIP
- 健康管理课件PPT.pptx
-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26二次函数和经典题型(附答案).doc VIP
- Java报表开发工具FineReport自定义css使用方法.docx VIP
- 小朋友介绍枪支课件.pptx VIP
- 报表开发工具FineReport决策系统教程之【4】系统监控.pdf VIP
- 提高污水管道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QC成果样板).pptx VIP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川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