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骨推拿存世手法流源略查
第二部分? 第三节? 正骨推拿存世手法流源略查
2.3正骨推拿中医正骨在历史上有过折疡、接骨等不同的称谓。早在周代(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6年)《周礼·卷九》把医生分为食医、疮医、疡医、兽医四类,其中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杀之济。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疗之,以五味节之。”记载了最早的医学分科,把黑红伤,统归于疡医。既使在今天,民间草医也常把黑红伤同归一门的。黑伤为溃疡类,黑伤则另外讨论;红伤为创伤、骨折类。为了方便于中医门派特点的阐述,这里将与手法有关的放在一起,故曰:正骨推拿。正骨既今天中医分科的“中医伤科学”,包括诊疗骨折、关节脱位、伤筋、损伤、内证。按摩既今天中医分科的“推拿学”,包括伤筋、骨关节病以及内、外、妇、儿科杂证。伤科是中医形成较早的一支。繁体字医写作醫,字的左上方的“医”,为从受箭伤的躯体里的取出箭头纳于匚形器内,下方的“酉”,表明在商代以前已经开始使用酒剂来诊疗伤病了。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甲骨文中的疾写作“”“”,为人被矢(箭)伤及躯体状,用于表示外伤;疾骨中的骨字写作“”,“”,“”,字中的线条表示骨小梁的纹理或骨折线。可见,中医治疗黑红伤历史的久远。
2.3.1正骨推拿手法各派简介中医正骨推拿在发展过程中,广布民间,以其实用性而著称。不如中医内科、针灸、儿科、妇科等科目那样“专业性”强,表现出了正骨推拿独特的景观。直至解放初期,正骨推拿还广泛地存在于民间。理发匠也会推捏几下,而其中的佼佼者,也是独成一门,享誉天下的。中医正骨推拿以手法为特点,吸收了中华武术的基本功,在中医中独成一门,分派庞杂,现在已很难分清有多少门派。从现存门派看,大致分析,多由明清时期四大派别演化而来,其代表门派必带有当年的行业特点。
上驷院派,上驷院既御马圈。给皇帝养马的人,在养马、骑马过程中,多见脱臼之伤,故善于脱臼、伤筋之类的手法治疗。又有接近皇族的机会,生活条件也相对优越,可以潜心研究医术,在御医伤科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最正统。其医术之精湛,可谓“叹为观止”。只可惜基本功要求太高,已很难传承。
戳班派,中国古代衙役中手戳杀威棒的人,古称戳班,其机构为戳班处。戳班以诊疗棒伤为最,多见红伤、骨折。大清解体后,衙门的饭吃不了,就拿起医术,救命活人。戳班派的人依靠在衙门中练就的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广泛发展,成为中医推拿正骨中壮观的一支。据老中医说,现在北京学院派推拿由两支发展而来。一支是练家南派,解放初期在上海举办中医学校,全国中医学习,编写教材,回各地后开课教学。另一支为北京中医药学院聘请刘寿山传授,刘寿山剃头匠出身(现在叫美发师),为戳班派正传,戳班派手法从此具有正统的学院派地位。学院学生学成之后,大多进入医疗单位,有合法的行医资格,其地位被国家承认。
所谓练家是指练功,包括道教、佛教、杂技三个派别。正骨推拿在中医技术里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与传统武术有紧密的联系,正门传授都有站桩等武术动作要求。中华文明的整体观也体现了武术的医药部分,均含有深层文化的底蕴,又有各家武术自身的特点。武术从拳种上分,有太极、形意、八卦、大小红拳、通臂、戳脚翻子等拳种,从实际应用上分有技击、戏剧、杂技等,练家正骨按摩就分出派系来了。但是,我们不能按拳种分派,拳种分派与实际情况也不符。武术派系有相互“串活”(融合)的过程,正骨按摩也有融合武术的过程,推拿正骨与武术时分、时合、相互学习都在所难免,未必武术派推拿正骨就是练武之人。因此借用武术界的粗分方法,把武术粗分为武当派(或者说道家武术)与少林派。道家的特点是柔,少林的特点是刚。柔与刚的特点在正骨按摩手法上的区别也是很突出的。传统武术的最后一个高峰期是晚清至民国,到今天有代表性的人物、见证人多已辞世,而中医正骨按摩晚至文革期间还有正门传承。只要考察,就可以明显分出派系。其派系的分类标志也是柔(软)与刚(硬),或者说内功与硬功之分。柔与刚用道家武当、佛家少林作为分类也就最为合适。具体的考证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例如:武术界誉为“中华武术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李仲轩老先生所言,“形意拳是内家拳,以道家为归旨,所以有医药、内功,是衣钵弟子”。“唐维禄将那药方传给了李仲斩,让他受了自已拳术、医药、道法的全部传承,为衣钵弟子”。“武家的药方是一宝,同时也是师承的见证”。“薛颠(李仲轩的正传师傅——笔者注)有《灵空上人点穴秘诀》一书,上面都是药方子,要找专业中医人士请教,方能实践此书上的药方。”同时,李仲轩老先生又说:“主要是拜达摩。”(《逝去的武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第69页,第80页,第61页)。形意拳从“道、术、医”三位一体的特点看,推拿正骨或红伤是否应独成一派呢?以道家为归旨,又拜佛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