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研究》0207.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期货研究》0207.doc

扣扣:壹肆柒陆路壹壹陆玖 Mobile:壹伍伍伍柒壹柒柒伍玖壹 扣扣:壹肆柒陆路壹壹陆玖 Mobile:壹伍伍伍柒壹柒柒伍玖壹 【特别关注】 商品转牛可能性不大   【开利综合报道】全球去杠杆化的周期性决定了超宽松的货币对实体经济刺激效果将大打折扣,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输血功能受阻,从而在全球大多数商品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商品阶段性修复性反弹可见,但转市希望恐怕渺茫。 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   数据统计机构Markit和摩根大通日前对30个国家采购经理的调查显示,今年伊始,全球一些制造业大国向复苏迈出试探性的步伐。亚太和美国回暖,而欧洲受债务困境国家拖累仍不景气。该调查显示,1月的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2011年12月的50.2上升至51.2。该指数在50以上时表示经济在扩张。   美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同步反弹,以及中国制造业反弹,使得投资者对中美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急剧升温。美国制造业PMI在1月份升至54.1,为2011年6月份以来最高;中国制造业企稳,1月份制造业PMI升至50.5。美国就业数据远好于预期也激励投资者风险偏好攀升。   然而,经济指标回暖只是阶段性,由于美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去杠杆化,银行放贷谨慎,季节性节日因素消失,一季度美国经济可能重新步入疲弱,而中国经济减速还将持续,从而削弱对大多数商品的消费能力。尽管中国1月份制造业PMI较前月回升0.2个百分点,至50.5,但是分项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却较去年12月份下降1.7个百分点;而反映中国中小企业的指标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为48.8,与上月持平,暗示制造业放缓势头还未明显改善。 欧债对市场利空弱化   或许饱受欧债危机折磨的投资者仍然对2012年抱有希望,但这并不代表全球市场今年将如大家所愿般地有所起色,且形势可能更加严峻。而随着时间进入2月,欧元区大量债务到期,融资压力进入史无前例的阶段,欧债大规模到期问题俨然成为了首个令投资者担忧或引发市场暴跌的不确定因素。   据高盛预计,2012年欧元区有1万亿欧元政府债券到期。由于债务的大规模到期,大部分急需融资的欧元区国家都已经抢在2012年伊始发行债务。更令人担忧的是,欧元区国家每周发售数十亿甚至上百亿欧元债券都是用来取代已存的债务。 因此,即使欧元区国家2012年成功发行了大部分的债券,但这也仅仅是为了偿还已有债务,短期稳定市场信心。除此之外,既不能增加该地区净融资量,也不能帮助经济恢复增长。 节后补库预期强   从利多因素看,普遍性都表现为下游补库预期。有色金属强势反弹,海外机构纷纷认为春节后消费旺季下游企业补库;化工品在去年12月份下游去库存化后,特别是纺织行业,可能在节后存在一定的补库需求,PTA和棉花受益,而对于PVC和塑料而言,3月份农膜需求和部分建筑项目也会复苏。不过,下游订单恢复较慢,很大可能削弱其补库能力,价格反弹后也降低其备货意愿,从而使得下游备货可能难以如市场预期那么乐观。   总之,在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没有得到彻底修复之前,全球经济都将处于温和复苏的周期,较长时间内难以再现新一轮飞跃式的增长,从而商品要进入新一轮牛市还为时尚远。而近期表现出的修复性反弹行情也将难以为继。(程小勇) 一月暖风空难长久 谨慎应对   【开利综合报道】进入2012年之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从国债到股票,从信用产品到大宗商品,全球主要资产价格几乎都经历了相当大幅度的上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经济情况表现敏感而得名“Dr. Copper (铜博士)”的铜价,2011年全年下降了21.3%,但在今年1月上升9.3%。新兴市场货币在经历了去年三、四季度的大幅贬值后,也在新的一年里企稳回升,显示了资本正在重新流入新兴市场。   这种一个月里面各种资产价格联袂上升的情形,过去20年中仅有8个月出现过。上一次出现是在2009的11月,当时英格兰央行决定将量化宽松的规模由1500亿扩大至2000亿英镑。这轮上涨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是经济数据比预期要强劲,新年第一天公布的经济领先指标PMI显示,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的经济全部处于扩张区间,是去年6月以来的首次;其次是全球央行的政策:美联储明确表示超低利率将维持到2014年底;欧洲央行则正在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而通胀和经济增速双双回落,也给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实施货币宽松的条件。   经济基本面配合政策的东风,造就了今年一月全球资本市场的整体回暖。在刚刚经历了2011年的郁闷之后,一月的暖风确实令人鼓舞。但对于全球视野的投资者而言,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每个人都在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