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容量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
Classified Index: TM912.9 U.D.C.: 541.136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Engineering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CAPACITY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Candidate: Yang Wanguang
Supervisor: Prof. Yin Gep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ffiliation: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Date of Defence: 27 June, 2008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 I -
摘 要
本文通过煤焦油沥青高温热解碳包硅的方法制备了硅碳复合材料,采用
XRD 和 SEM 测试分析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采用将石墨进行球磨再制备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首次
充放电效率和循环性能。石墨预先球磨后制备的复合材料首次嵌锂比容量为
864.6mAh·g-1 ,首次脱锂比容量为 695.7mAh·g-1 ,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
80.5%,80 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 263.1mAh·g-1;而未经过球磨的石墨与硅和沥 青制备的复合材料其首次嵌锂比容量为 860.5mAh·g-1 ,首次脱锂比容量为 637.9mAh·g-1 ,首次充放电效率仅为 72.5% , 80 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
191.7mAh·g-1。
降低复合材料中硅的含量可以显著提高其循环稳定性。研究发现 Si、石 墨、沥青热解碳质量百分比为 20%:40%:40%的复合材料 40 次循环后的容 量保持率为 57.5%,而 Si、石墨、沥青热解碳质量百分比为 25%:25%:50% 的复合材料 40 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仅为 47.9%。
采用适合水性配料体系的石墨制备了硅含量为 20%的复合材料,采用水 性体系配制浆料,发现 100 次循环后,复合材料容量保持率在 62%以上。研 究对比了采用水性体系和油性体系配制浆料对复合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经 过 40 次循环后,水性体系比容量由首次 729.7mAh·g-1 降低到 594.4mAh·g-1, 容量保持率为 80.3%;而采用油性体系比容量由首次 744.3mAh·g-1 降低到 441.0 mAh·g-1,容量保持率仅为 59.1%。
采用适合水性配料体系的石墨球磨后制备硅碳复合材料及采用水性粘结 剂制备负极,进行了放大实验做全电池,对比了硅碳复合材料和日立化成 MAG 的振实密度、压实密度以及做成全电池的放电均值电压等。在放大实验 时,硅碳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为 0.64g·cm-3,压实密度为 1.35g·cm-3,做成全 电池的放电均值电压为 3.5V,充放电截止电压为 2.7~4.2V。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高温热解;水性粘结剂
-
- II -
Abstract
The Si/C composite was obtained by pyrolyzing pitch at 900℃ in this paper.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SEM)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The method by grinding graphite in advance was chosen to prepare the Si/C composite, which can improve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and first efficiency of the composite. It is founded that the composite with graphite ground, which has the first efficiency of 80.5%, the first reversible capacity of 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分辨超声联合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论文.docx
- 高分辨腔内衰荡光谱技术及其应用-化学物理专业论文.docx
- 高分辨雷达成像技术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docx
- 高刚、中流动性聚丙烯的开发生产化学工程专业论文.docx
- 高刚度大载荷精密二维定位工作台关键技术研究-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
- 高创投投资项目的后续管理研究-工商管理专业论文.docx
- 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数学专业论文.docx
- 高创造性管理者特征模型的建立及测查问卷的研制-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docx
- 高利风险债券的定价及其对企业并购的应用-应用数学专业论文.docx
- 高初粘性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技术研究-制浆造纸工程专业论文.docx
- 高容量Mg2FeH6储氢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改性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docx
- 高容错性多媒体时间控制算法研究与实现-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论文.docx
- 高容量锂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及储锂性能研究-材料学专业论文.docx
- 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应用化学专业论文.docx
- 高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自适应预失真技术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 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硅基材料的研究-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
- 高容错预测算法在数字分接技术中的研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docx
- 高寄生响应抑制小型化DBR滤波器的研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论文.docx
- 高密“三绝”产业化发展研究-专门史专业论文.docx
- 高密农行营业网点员工绩效管理研究-工商管理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